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增加,叶片中GSH含量早期明显上升,后期下降;而根茎部组织中GSH含量逐步上升,后期达到最高水平,氟乐灵诱发处理可提同苗体内GSH和GSSG的含量,但是枯萎病菌侵染后GSH和GSSG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品种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表现出诱导抗性的棉菌和未处理棉苗间无显著差异。因此,GSH可能与棉苗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之间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一株广谱性农药降解菌(Alcaligenes sp.)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杭州农药厂废水排放口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部分拟除虫菊酯和一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的广谱性降解菌YF11.该菌球杆状,大小(1.5~1.7)μm×(2.5~2.8)μm,革兰氏阴性,4根周生鞭毛.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状隆起.生长最适温度30℃,最适pH7.0~7.5.好氧,氧化酶阳性.能利用蔗糖、阿拉伯糖、山梨糖、乳糖、七叶灵、果糖等,但不能利用淀粉和核糖、DNA中G+C含量为61.7mol%(Tm).根据上述特征,分离株被鉴定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的一个未知种.该分离株可降解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等农药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兜兰炭疽病标本,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温度、光照控制和培养基中不同pH、碳源、氮源的差异试验确定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条件等生物学特性;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兜兰炭疽病病原菌室内药效试验,并对筛选出效果理想的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 min死亡,孢子在50℃下处理30 min或55℃下处理20 min死亡.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为2~13,最适为pH 8;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2,最适为pH 7.连续光照有利于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培养基中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及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P<0.05).500 mg/L的恶霉灵、硫磺·甲硫灵、福·福锌和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00%,其中咪鲜胺锰盐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9 mg/L.[结论]引起兜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咪鲜胺锰盐、硫磺·甲硫灵、恶霉灵和福·福锌4种杀菌剂可在室内有效防治兜兰炭疽病,其中以500 mg/L咪鲜胺锰盐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4.
膜脂过氧化与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喷雾接种稻瘟菌后测定了水稻幼苗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表现非亲和反应的水稻 H8R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接种后 1 8h开始增加 ,均于 3 0 h和 60 h形成一小一大的峰值 ,这正是水稻叶片过敏性坏死斑出现到形成时 ;而在亲和反应的 H8S叶片中二者都只在接种后 4 8~ 72 h间有一个相对升高期 ,其增幅均低于非亲和反应 .同时证明 ,接种后 3 0 h,H8R叶片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明显降低 ,而在亲和反应中基本不变 .非亲和反应的水稻叶片中脂氧合酶活性在接种后 1 8h开始上升 ,在 2 4 h和 72 h分别出现两个峰值 ;亲和反应中该酶活性在互作后期 ( 60~ 72 h)略有增加 .这些结果说明脂氧合酶活性变化与膜脂过氧化表现明显的时间动态相关 ,膜脂过氧化引起的电解质渗漏是过敏性反应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65.
1 种子包衣前对种子的处理。种子包衣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除掉草籽、土块、碎茎叶、废种子及灰尘等各类杂质。若种子中含杂质过多,一会浪费药剂,二会造成包衣质量差,特别是种子表面尘土较多时,药剂不能很好地粘附,影响包衣的成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