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t)和榆木蠹蛾(H.vicarious)为木蠹蛾科(Cossidae)线角木蠹蛾属(Holcocerus)的近缘种,二者形态相似,难于进行区分。本文基于线粒体COⅠ、COⅡ和Cyt b基因片段,对我国不同种群的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COⅠ、COⅡ和Cyt b 3个片段的遗传差异分别为0.009,0.001和0.062,仅相当于二者种内遗传差异均值范畴,远远低于同属的种间遗传距离均值,表明两种昆虫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相似性。两种木蠹蛾在3个基因位点共检测到6个共享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四分之一,且共享单倍型分布不受地理距离限制,显示两个种的种群之间尚未完全分化。系统发育树分析中,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在3个基因序列均未构成独立分支,而是形成了混合集群。介于沙棘木蠹蛾和榆木蠹蛾之间极高的遗传相似性,对二者之间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野外诱捕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沙蒿木蠹蛾性信息素的诱捕距离和效果,在受害的黑沙蒿林外,主要风向的上风向、下风向及侧风向区域分别等距离设置7个诱捕器.诱捕结果表明:上风向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占到诱捕总量的60%,侧风向的效果好于下风向;在上风向设置的不同距离的诱捕器中,距林缘30~210 m处均能诱捕到成虫,但以60 m处诱捕到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cDNA文库筛选的石榴SSR多态性标记数量有限,为进一步推动石榴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等研究,有必要系统开发高效稳定的分子标记位点。方法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石榴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MISA软件对1 ~ 6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进行了查找,分析了不同类型SSR位点的序列特征,进而设计引物并检测了引物的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1)石榴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46 445个SSR位点,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型SSR最多(占51.95%),六核苷酸重复型最少(仅占0.38%);SSR序列以A/T碱基占主导,具有偏向性。(2)石榴基因组SSR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10 ~ 252 bp,平均长度15.48 bp。不同长度重复单元类型的SSR序列长度存在丰富变异,呈现随着重复次数增多,SSR序列丰度减少的趋势。(3)根据不同类型SSR位点设计并合成引物140对,其中119对在12份石榴种质中可扩增出有效条带,41对可产生多态性条带,PIC值在0.007 ~ 0.566之间;从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稳定性好的引物15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检测到2.933 3个等位基因。结论利用石榴全基因组序列可实现SSR标记的大规模开发,并可鉴定出大量适用于石榴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等研究的SSR引物。相关研究为石榴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SSR序列信息和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54.
对核桃小吉丁(Agrilus ribbei Kiesenwetter)的研究现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核桃小吉丁的综合控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华北地区光肩星天牛空间分异性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肩星天牛作为林木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且分布区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地理空间尺度上,研究虫灾的空间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对于防控光肩星天牛灾害有重要意义。以2008年我国华北地区光肩星天牛虫灾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收集气象因子、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植被因子,借助于地理探测器分析环境因素对光肩星天牛灾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受害严重的地区集中在山西省北部,河南省、山东省及河北省南部地区发病率较低。影响光肩星天牛发病率空间分布的主要气象因素为降水和气温,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人口数和地区GDP。气温和第一、二产业值的作用力较其他因子有显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当地病虫害防治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交互作用探测显示,任何两种变量结合作用都能更有效地解释光肩星天牛灾害的空间分异性。降雨量和防治率交互作用后对发病率的解释力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6.
灰斑古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又名沙枣毒蛾,隶属鳞翅目(Lepidiptera),毒蛾科(Lymantfiidae).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等地,国外分布于前苏联、欧洲.  相似文献   
57.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土地覆盖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制土地覆盖图需要包含精准类别划分的土地覆盖数据,传统获取方法成本高、工程量大,且效果不佳。提出一种面向无人机航拍图像的语义分割方法,用于分割不同类型的土地区域并分类,从而获取土地覆盖数据。首先,按照最新国家标准,对包含多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航拍图像进行像素级标注,建立无人机高分辨率复杂土地覆盖图像数据集。然后,在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 V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包括:将原始主干网络Xception+替换为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引入联合上采样模块,增强编码器的信息传递能力;调整扩张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的扩张率,并移除该模块的全局池化连接;改进解码器,使其融合更多浅层特征。最后在本文数据集上训练和测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测试集上像素准确率和平均交并比分别为95. 06%和81. 22%,相比原始模型分别提升了14. 55个百分点和25. 49个百分点,并且优于常用的语义分割模型FCN-8S和PSPNet模型。该方法能够得到精度更高的土地覆盖数据,满足编制精细土地覆盖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8.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钻蛀性害虫包括沙蒿圆吉丁虫(Sphenoptera sp.)(鞘翅目:吉丁虫科)、沙蒿大粒象(Adosopius sp.)(鞘翅目:象甲科)、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鳞翅目:木蠹蛾科)和一种卷蛾科(Tortricidae)蛀茎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阎伟等,2009a;2009b),且有大面积暴发的趋势.它们主要以幼虫危害油蒿根和茎基部,在根茎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导致油蒿死亡.因其只在成虫期行裸露性生活,营隐蔽性生活时间很长,监测和防治都极为困难.油蒿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亦称黑沙蒿,属菊科植物,是毛乌素沙地中分布最广泛的沙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遍见于半固定与固定沙丘沙地,是沙地天然植物群落,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分枝和结实性能好的特性,对毛乌素沙地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北京大学地理系等,1983;张新时,1994;杨洪晓等,2004;张德魁等,2007).目前对油蒿钻蛀性害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宁夏盐池县油蒿钻蛀性害虫的主要天敌为寄生于幼虫的一种蒲螨(Pyemotes herfsi)(蒲螨科Pyemotidae)(马立芹等,2008)和啄开根部捕食幼虫及蛹的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为探讨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理技术,2006-2008年在宁夏盐池县对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蒲螨和斑翅山鹑啄痕的空间格局进行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59.
检验检疫监管库是进境货物木质包装进入我国境内的首个集散地,也是木质包装中有害生物传入的高风险区域。本研究引入林业生产上成熟应用的信息素监测技术作为定向监测,并结合广谱性的黑光灯监测作为非定向监测,在检验检疫监管库针对木质包装中截获频次较高的小蠹和天牛开展了集成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监测技术监测到多种有害生物,除美国白蛾外,没有监测到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60.
6种药剂防治栎黄枯叶蛾幼虫的毒力和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来在陕西省吴起县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幼虫取食沙棘叶片为害。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选用6种药剂对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时,10%虫螨腈悬浮剂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的值最大(109.18 mg/L),而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最小(17.11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2 000倍液防效最好,施药1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91%;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的1 200倍液在施药3 d后校正死亡率达83%,增幅显著。由于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速效性,可作为控制栎黄枯叶蛾大发生时的应急药剂;而桉油精为生物农药,可作为防治虫灾的常用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