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ECD)对滇池周边不同年限大棚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量进行了测定, 探讨其残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大棚种植年限对土壤中残留量影响显著, 种植年限长于10 年的大棚土壤中HCHs 和DDTs 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年限短于10 年的大棚, DDTs 是有机氯农药(OCPs)的主要组成成分;短于10 年的大棚间, 土壤中HCHs 和DDTs 残留量差异不显著。(2)不同土层中, HCHs 残留量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而DDTs 在表层土壤(0~20 cm)中残留量显著高于下层。(3)从HCHs 和DDTs 的同系物组成来看, HCHs 以β-HCH 残留量最高, 部分样点中p,p′-DDT/(DDD+DDE)比值大于1。可判断HCHs 残留主要是过去施用的残留物, 而DDTs 仍有新的污染输入, 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控香蕉蓟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专用注射器在香蕉花蕾刚现出时,通过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治蓟马。试验1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250、3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试验2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20、40、60mL。结果表明:试验1和试验2的各处理对香蕉植株均没有药害。试验1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对蓟马的防效为82.4%,与常规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稀释250、300倍液的防效为75.5%、66.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试验2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0倍液3个注射剂量处理对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7.9%、86.3%、89.6%,注射20mL的防效显著低于注射40mL和60mL的处理。在生产中,利用香蕉假茎注射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蓟马,考虑防效及成本,推荐浓度为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该施药方法节省了农药使用量、施药时间,操作简便,达到了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为香蕉生产中减量使用农药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芒果园中饵剂对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及施药时期,在芒果成熟期监测了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发生动态,比较阿维菌素0.1%饵剂不同剂量对芒果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与芒果成熟期相吻合,成熟前果园中橘小实蝇的密度较低,诱捕到成虫数低于60头/诱捕器,开始有黄熟芒果或落地果时,虫量快速增加,最高为1 082.3头/诱捕器,采收结束后,虫口快速下降。使用阿维菌素0.1%饵剂2 250、2 700、3 150 g/hm2点喷,对芒果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大部分处理与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1 5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树上果的防控效果最高为82.1%,落地果为87.5%,采后果为79.5%。阿维菌素0.1%饵剂推荐使用方法为虫口暴发初期开始施药,使用剂量为3 150 g/hm2,对植株点喷,每株果树喷药面积为1.0~1.5 m2,避免果实接触药液,间隔7 d施用,直至采收结束。  相似文献   
15.
在滇池流域农田,重点是滇池滨湖区和入滇河流柴河流域,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种植年限大棚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气相色谱(ECD)分析。结果表明,试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检出率为95.9%,OCPS的残留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nd-63.4 μg·kg-1、6.3 μg·kg-1,以p,p′-DDE为主要残留物,98.3%的样点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50 μg·kg-1)。与国内同类报道相比,滇池周边土壤中OCPS的残留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氯残留量排序为:设施栽培〉水稻田〉露天菜地〉荒草地〉坡耕地;不同大棚种植年限土壤中,棚龄长于15 a的 OCPS残留量要明显高于棚龄短于15 a的,而棚龄短于15 a的,土壤中OCPS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在16,19,22,25,28,31℃不同温度条件下啶虫脒对甘蓝蚜(Brevicoryme brassicae)的触杀和内吸活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6~31℃,随着温度升高,啶虫脒对甘蓝蚜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升高,但温度高于25℃以后,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啶虫脒对甘蓝蚜的触杀、内吸毒力增强,16℃的触杀和内吸LC50分别为31℃的3.734和15.448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吡虫啉在香蕉果实中的残留风险,探索减量使用方法,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试验比较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WG)与9种低毒药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进行了该吡虫啉制剂的不同稀释倍数及与不同药剂组合使用对蓟马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对比药剂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3 000倍液,20%氟啶虫酰胺SC 2 000倍液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的防效最好,达80%以上,与70%吡虫啉WG 3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70%吡虫啉WG 5 000倍药液的防效为85.7%,与1 500倍药液和3 000倍药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7 000倍药液的防效。70%吡虫啉WG的5 000倍液分别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的1 5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的1 500倍液、25%噻虫嗪WG的2 000倍液和70%啶虫脒WG的5 000倍液组合使用,4种不同药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均达81.4%以上,与施用2次70%吡虫啉WG 5 0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科学选择替换吡虫啉的药剂,合理使用70%吡虫啉WG的剂量,在香蕉蓟马防控窗口期...  相似文献   
18.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更强的拒食活性,其抗性种群拒食中浓度AFC50(1.2591 mg/L)是敏感种群AFC50(0.2567 mg/L)的4.91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20.
香蕉是云南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也是热区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文章介绍了云南香蕉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云南香蕉产业面对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提出了合理规划种植区,发展特色品种,绿色种植,错峰上市,突出高原山地香蕉品质特色,加强以枯萎病防控、抗性品种和生态调控等技术的研究,推广轻简化技术,打造绿色品牌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