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大豆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文对大豆根腐病的致病菌、病害流行、抗源筛选、防治策略等有关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及评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环境条件对大豆幼苗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为14.35%-57.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时P.sojae不能侵染寄生,10-25℃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发病率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光照强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不同大豆品种存在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疫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种植物病害中,由疫霉菌引起的疫病是一类重要病害.主要阐述了疫霉菌的分类地位,一般形态特征,生活史,寄主范围,自身特性 (分离、培养和保存特性,交配特性,游动孢子的特性,致病力分化及遗传特性,生态特性,诱导特性,抗药特性),致病机制及检测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各地区疫霉菌中主要致病种的重新确定,敏感基线的建立、抗药性发生动向的监测,病原菌致病基因的构建、调控及防治手段研究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34.
采用离体生测的方法测定了F500、氟吗·锰锌和甲霜灵对大豆疫霉菌野生型敏感菌株及抗甲霜灵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的形成和释放及卵孢子的形成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500和氟吗·锰锌的抑制作用优于甲霜灵,F500和氟吗·锰锌对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甲霜灵对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药剂浓度为50μg·mL-1时,F500和氟吗·锰锌对抗性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97.9%和100%,EC50为0.0002μg·mL-1和0.5525μg·mL-1,甲霜灵对抗性菌株的抑制率为仅为60%,EC50为8.5024μg·mL-1,甲霜灵与F500和氟吗·锰锌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5.
辣椒疫霉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疫霉病菌 (Phytophthora capsici)在胡萝卜(CFB)培养液中易于培养及产生毒素。生物测定表明:P.capsici毒素溶液能抑制辣椒、绿豆、豇豆和黄瓜种子胚根生长,损伤辣椒叶片细胞膜,对幼苗有强烈的致萎作用。寄主表现出病原菌侵染相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36.
化学药剂防治大豆幼苗疫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甲霜灵(Metalaxyl)为主要成份开发出ND98-1种衣剂,用量在3%以内对大豆生长安全,种子包衣用药量为3%时,防效为95.2%,持效期可达30~40 d(即至开花期),持效期比用58%雷多米尔(WP)拌种多15~20 d。大田示范试验中,平均增产率为32.7%。  相似文献   
37.
为了明确假单胞杆菌BS1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碳源、接种量、温度、pH值、盐浓度和培养基装液量进行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BS1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液体石蜡,生长最适接种量为3%,温度30℃,pH 7.0,NaCl浓度0%,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量为130 mL。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假单胞杆菌BS1生长曲线是0~48 h为菌体生长延滞期,48~156 h为菌体快速生长繁殖期,156~240 h为菌体生长稳定期,240 h后为菌体衰亡期。通过对假单胞杆菌BS1的最佳培养条件研究,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8.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为了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马铃薯早疫病菌遗传多样性,采用单因素水平对影响RAPD反应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建立了适宜于早疫病菌的RAPD最佳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Mg~(2+)2.5mmo1·L~(-1),dNTPs 0.20mmol·L~(-1),Taq DNA聚合酶1U,引物0.40μmol·L~(~(-1))。  相似文献   
40.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