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格拉管道环境变化与管道工程问题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自运营以来格拉管道沿线的寒区环境变化及出现的管道工程问题.寒区环境变化主要有冻土退化、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冻害现象增多以及泄漏油品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等.管道工程问题主要包括冻胀与融沉、地震、冰堵及防腐层的损伤等对管道的破坏;并就各种工程问题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效果越好;同赶蛾数据相比,黄色诱虫板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黄色诱虫板对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防治效果等于或好于使用杀虫剂田块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对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评价,认为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试验,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连续2次用药,比较4种杀菌剂第一次药后10 d和第二次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性状。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第二次药后14 d平均病指防效在79. 19%—91. 27%,防效大小依次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 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 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所有供试药剂对水稻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6. 37%—8. 56%。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可以作为生产中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之选。  相似文献   
14.
<正>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寄主范围广、适应性强,可通过直接取食、分泌蜜露和传播植物病毒危害蔬菜和园艺作物。目前,B型和Q型烟粉虱是国内发生的主要生物型,也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主要媒介。TYLCV不仅影响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生殖和寿命,而且影响其对传毒寄主的选择(卫静等,2015)。烟粉虱对适宜寄主的准确选择有利于其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梨瘿蚊幼虫具有高毒性并对天敌异色瓢虫安全的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梨瘿蚊幼虫的毒力;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并评价这些药剂对异色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药剂处理48 h后对梨瘿蚊幼虫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5.540 mg/L)>5%氯虫苯甲酰胺SC(10.015 mg/L)>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33.224 mg/L)>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14.644 mg/L)>45%毒死蜱EC(231.876 mg/L)>150 g/L茚虫威EC(401.490 mg/L)>10%虫螨腈SC(404.147 mg/L)。药剂处理24 h后,7种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1龄幼虫和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基本一致,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2.5%高效氯氟氰菊EW和45%毒死蜱EC的毒力均高于其他4种杀虫剂。结合益害毒性比和安全系数,5%氯虫苯甲酰胺SC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对梨瘿蚊毒力高而对异色瓢虫毒力低,适合应用于梨瘿蚊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田间试验表明,50 %灭蝇胺可溶性粉剂(SP)有效成分用量75.0、112.5和150.0 g·hm-2,药后3~10 d对菜豆美洲斑潜蝇的防效分别为85.34 %~88.02 %、91.00 %~92.01 %和92.59 %~95.06 %。对照药剂50 %灭蝇胺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用量150.0 g·hm-2,药后3~10 d的防效为90.01 %~93.71 %。50 %灭蝇胺SP有效成分用量75.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而112.5、150.0 g·hm-2处理药后3、7、10 d的防效与对照药剂差异均不显著。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的防治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并与8 a和4 a前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灭蝇胺对美洲斑潜蝇北京种群的敏感性和防效优良。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统计学方法对东北地区1960—2012年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东北地区日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温差随年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