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1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稻幼苗耐Mn2+胁迫的QTL及其互作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及其遗传图谱,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以基本营养液为对照(CK),100 mg/L Mn2 为胁迫处理,用培养20 d的幼苗感Mn2 指数[(对照苗高-处理苗高)/对照苗高×100]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耐Mn2 胁迫的主效应和上位性效应QTL检测.结果表明,RIL群体幼苗生长受Mn2 胁迫的抑制作用明显,株系间对其胁迫反应差异较大.试验共检测到2个与耐Mn2 胁迫有关的主效应QTL (1RMC-5和qRMC-6-2),表型贡献率分别为6.03%和6.82%,耐Mn2 胁迫有效基因均来自于父本密阳46.试验还对幼苗耐Mn2 胁迫的上位性互作进行分析,检测到5对上位性效应QTL,涉及第1、2、3、6、7、9和10等7条染色体,总表型贡献率达28.69%,表明幼苗耐Mn2 胁迫的上位性QTL不仅普遍存在,且对耐Mn2 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早稻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自然条件下穗发芽的早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穗发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水稻的千粒重,千粒重降低6.91%~24.45%,同时,穗发芽导致槌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10%~90%,并使透明度和胶稠度下降,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23.
用于水稻突变体大量筛选的DNA微量快速提取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一种高通量水稻DNA微量快速抽提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精细作图群体和大型突变体库的筛选鉴定,不仅通量大、速度快,而且可以确保足够的DNA浓度和纯度。DNA质量可以确保一般的PCR扩增,包括SSR检测以及应用于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 in genome)分析。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1个从稻瘟病菌诱导的水稻近等基因系H7R/H7S中克隆的类GMPOZ基因--OsBTB,通过测序获其全长cDNA并分析了该基因的序列特征。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搜索,将OsBTB基因定位在水稻基因组第2染色体上。Northern和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OsBTB基因在水稻近等基因系H7R/H7S中均受稻瘟病菌诱导表达,且在非亲和与亲和互作中表达差异明显。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所选取的抗性及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一致。综合结果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稻瘟病菌诱导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25.
优质高产杂交组合中优161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优16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中9A与中恢161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区试及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和推广应用。本文着重总结了该组合的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6.
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为正确评估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位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已筛选的24个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标记组合(每条染色体2个),分析63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亲本(2002年推广面积达6.67×104 ha(100万亩))的遗传变异。【结果】共检测到1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5.6个;多态性频率(frequency of polymorphisms, FP)变动范围为0.486~0.840,平均0.682。水稻恢复系比保持系/不育系遗传差异大;与常规籼稻品种相比,常规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表明,中国籼稻品种主要来自华南稻区和长江流域稻区,粳稻品种则分布于北方稻区和太湖流域(江苏和浙江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结论】作者认为,应用微卫星标记所作的中国水稻品种聚类分析与传统系谱分析趋势一致,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7.
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籼稻(Oryza sativa sp indica)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X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测量分蘖最大角度,应用检测QTL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2个环境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共检测到2个加性效应显著的QTLs,其中,qTA8-2的LOD值为21.7,贡献率为23.2%;qTA9-2的LOD值为22.0,贡献率为19.5%;增加分蘖最大角度的基因前者来自母本、后者则来自父本;这2个QTLs均不存在显著的G×E互作.试验还检测到3对显著的加性×加性双基因互作效应,它们与环境间的G×E互作也均未达显著水平,对该性状表型变异的总贡献率仅为7.69%,显得较为次要.  相似文献   
28.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国稻3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稻3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后,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8A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江西省区试及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性强,适应性广,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9.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遗传及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以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同时对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做了简单介绍,为今后进一步对水稻恢复基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排除主效QTL效应的基础上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微效QTL。前期应用中156/谷梅2号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第7染色体RM2-RM214区间上检测到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主效QTL,本研究挑选在此区间呈谷梅2号基因型的两个株系,配组衍生新的RIL群体,检测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共检测到25个产量性状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