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1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72.
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协青早B/密阳46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延伸率作为米粒延伸性考察指标,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两地间的平均表现和群体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但两地间表型值相关系数却较小。试验检测到1个控制该性状的QTL基因qCRE 6,其增效基因来自于父本,提高3.99%的米粒延伸率,可解释5.30%的表型变异,它不存在与环境间显著互作。另外,还检测到2对上位性互作基因,即qCRE 2与qCRE 5 1、qCRE 5 2与qCRE 7,前者与环境间存在有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在杭州有增加米粒延伸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对其种子采用纸培法育苗和培养,并设2个Al3+浓度(20 mg/L和30 mg/L)胁迫处理,以处理20 d后的幼苗相对根长(%)和相对苗高(%)为耐Al3+胁迫指标,用于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2个耐Al3+胁迫的主效应QTL,即qRAC(r)2qRAC(r)11,其中qRAC(r)2在2个胁迫处理下均被检测到,有效基因来自于珍汕97B,贡献率较大(12.92%和16.15%),表现出较强的耐Al3+胁迫功能。以相对苗高为指标,还检测到qRAC(s)11-2(20 mg/L Al3+)和qRAC(s)11-1(30 mg/L Al3+)2个主效应QTL,它们均位于第11染色体。耐Al3+胁迫的QTL上位性分析还表明,总的QTL上位性互作效应比主效应QTL的作用更大,且显示出相当的复杂性,在不同胁迫浓度下,基因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互作方式,表现出对高Al3+胁迫的耐性。以相对根长为指标,检测到8对上位性互作,涉及1、2、3、5、6、10等6条染色体的15个QTL位点;以相对苗高为指标,共检测到6对上位性互作,涉及第1、2、3、5、6、7、8、9、12等9条染色体;且几乎所有互作均发生在背景因子的QTL位点间。  相似文献   
74.
水稻基部伸长节间性状与倒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珍汕97B/密阳46 RILs群体及其构建的连锁图谱,对水稻株高和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与稻株抗倒伏能力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基部Ⅰ、Ⅱ伸长节间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加性效应QTLs 16个、加性´加性互作33对。估算了每个QTL的加性效应值和每对加加互作的上位性效应值,比较了QTLs的基因组分布。在第1染色体短臂和第  相似文献   
75.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衍生于水稻剩余杂合体的分离群体,开展株高QTL的检测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约7.3 Mb区间分离、背景基本纯合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浙江两地,检测到2个控制株高的QTL;然后,针对两地间作用稳定的qPH6 1,筛选出3个杂合区间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单株,衍生F2群体,进一步验证了qPH6 1的作用,并将其界定于距离为96.4 kb的SSR标记RM3414和RM19417之间;最后,应用分离区间进一步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3个F2群体,将qPH6 1定位于距离为51.7 kb的STS标记Si2925和SSR标记RM19417之间。基因组位置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所有已定位或克隆的水稻矮秆、半矮秆基因均非等位。  相似文献   
76.
超级稻宜优673遗传构成与籼粳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级稻宜优673的遗传构成和籼粳属性,为其所携带有利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并为在水稻育种中确定合适的籼粳配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这同一个衍生系统中不同辈序的骨干材料,以及以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宜优673及相应母本宜香A,应用13个重要基因的17个标记和15个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其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受测材料在8个基因区间呈现差异,包括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基因2个、米质关键基因2个、抗稻瘟病基因4个。其中,在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具有关键作用的Wx上,明恢63中的优质等位基因经明恢86传递到福恢673;在对稻米糊化温度具有关键作用的ALK及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Pib和Pita上,宜优673的父本福恢673和母本宜香A呈现出良好的互补性。在籼粳属性上,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均为中间偏籼型,其中,明恢86和福恢673的粳型成分均为40.0%,高于明恢63的33.3%。【结论】来源于明恢63和其它亲本的有利等位基因在福恢673中聚合,并进一步在宜优673中与宜香A有利等位基因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77.
水稻种子耐贮藏性QTL主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采用种子加速老化鉴定法,以处理后的相对发芽率(%)作为该材料耐贮藏性的考察指标,分别对老化处理7d和14d后测得的数据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2个主效应QTL与控制种子耐贮藏性有关。在老化程度相对较轻时,qSS9-1起忍耐作用:而在老化程度相对较重时,则有qSS4基因在起作用。试验还检测到5对耐贮藏性的上位性互作OTL,其贡献率为8.14%~13.51%,涉及第1、2、3、4、5、6、9、12等8条染色体。其中在7d老化处理试验中,检测到2对效应值相对较小的上位性互作;而在14d老化处理试验中,检测到3对效应值相对较大的上位性互作。  相似文献   
78.
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南方常规水稻品种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2个DNA微卫星标记对2005-2007年参加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23个长江中下游早籼、晚粳和华南早籼常规品种进行标记检测,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7个,平均每个标记3.9个,变幅2~7个,多态性频率(FP)平均值0.632,变幅0.403~0.842。遗传差异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早籼与长江中下游晚粳(平均遗传相似系数AGSC=0.036)、华南早籼与长江中下游晚粳(AGSC=0.125)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长江中下游早籼与华南早籼(AGSC=0.449)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中等,华南早籼(AGSC=0.606)、长江中下游早籼(AGSC=0.682)、长江中下游晚粳(AGSC=0.761)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9.
水稻抽穗期QTL及其与产量性状遗传控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量和抽穗期是评价水稻品种应用价值的基本性状。水稻QTL分析已经历了从初定位到基因克隆的发展过程,并以抽穗期和产量性状最受重视。总结了亚洲栽培稻抽穗期QTL的基因组分布,分析了这些QTL与产量性状遗传控制的关系,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具有较高育种应用潜力的水稻抽穗期QTL和产量性状QTL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株高及产量性状QTL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上一个对产量性状遗传具有重要作用的区间RM587-RM19715,从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筛选到1个剩余杂合体,自交衍生获得一个由195个个体组成的F2群体,检测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经分析,在目标区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检测到1个QTL簇,分别对除单株穗数以外的产量性状因子具显著作用,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0%~55.5%。将第6染色体上的产量性状QTL分解到更小的区间中,为产量性状QTL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