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16篇
  72篇
综合类   869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243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本研究对比了三种处理方法对花生的减药减肥效果,结果表明在花生上应用5 kg/667 m2的激健复合肥作底肥与40 mL/667 m2加激健二代助剂减药的减量控害技术效果最佳,可实现常规底肥减量50%,除草剂减30%,杀虫剂减50%,起到减肥、减药、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森林资源续档和各项林业调查规划数据兼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折森资源续档数据和各项林业调查规划数据存在不兼容的问题原因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林业生产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3.
ATG4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负责ATG8蛋白羧基末端的切割,在自噬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得到褐飞虱ATG4基因(NlATG4)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F062502.1)。RT-qPCR分析结果表明,NlATG4基因在褐飞虱的若虫和成虫时期均有表达,1~2龄若虫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发育阶段的表达量稍低。RNAi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的第4d,靶标基因NlATG4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仅为dsGFP对照组的22%),同时,NlATG4的RNA干扰导致虫体ATP含量显著降低,仅为1.0μmol/(L·mg蛋白-1),为对照组的25%;在注射后的第6d,dsNlATG4处理组的褐飞虱存活率出现显著降低,其脂肪体组织变得松散,大型脂滴(直径≥5.0μm)数量增多,类酵母共生菌周围泡状结构的界限基本消失;在注射后的第8 d,dsNlATG4处理的褐飞虱的存活率下降为36.7%,比dsGFP对照组的存活率下降53.3%。本研究表明靶向NlATG4基因的RNA干扰会破坏褐飞虱脂肪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类酵母共生菌的微环境,影响脂类物质代谢和ATP含量,并导致褐飞虱存活...  相似文献   
64.
Caco-2细胞模型及其在营养素小肠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co-2细胞源自人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时能自发地进行类似肠道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学上的分化,获得许多小肠吸收细胞的特性,如形成微绒毛结构;在细胞表面形成良好的刷状缘;在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分泌水解酶以及合成转运糖、氨基酸和药物等的载体转运系统。由培养在微孔滤膜上的Caco-2细胞构建的模型为研究营养素在小肠的吸收机理提供了一个有效且易于操作的实验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特征、检测及其在氨基酸、维生素、核苷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小肠吸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测定30%赤霉·噻苯隆粉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赤霉酸和噻苯隆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8、0.998 6,变异系数方别为0.65%、0.7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99.67%。  相似文献   
67.
水葫芦象甲对宁波地区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天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天,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成虫总量15头/m2、幼虫60头/m2以下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成虫总量25头/m2、幼虫190头/m2以上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成虫总量130头/m2、幼虫450头/m2以上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外观上可见大量叶片枯黄折倒、小分枝死亡和植株下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突聋病例的可能病因,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0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有病毒感染史者达40%。其中上感占35%,居首位。第2位为血管性因素,占17%。2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0例与内淋巴积水(EH)有关。有噪声暴露史者达25.6%,结论近期有上感史、咽部充血即可考虑为病毒性因素,与脑血管功能障碍有关的项目应详查,既往各种听损伤耳病史在突聋发病中的意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69.
杉木人工林针叶光合与蒸腾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3个林分(密度A1 667株·hm-2;B3 233株·hm-2;C9 767株·hm-2)的测定和分析表明,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树冠同一层内,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 a生叶、2 a生叶递减.强光下,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1 000~1 9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很低,大致在4.780 ~30.114 μmol·m-2s-1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针叶光合和蒸腾的能力差异明显.枝条后部针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明显小于处于枝中、前部的同龄叶,却明显具有较高的量子利用效率或对弱光(以散射光为主)的利用效率,分别为当年生叶0.006 60 μmolCO2·μmol-1PAR;1 a生叶0.017 94 μmolCO2·μmol-1PAR;2 a生叶0.012 97 μmol CO2·μmol-1PAR. 针叶最大光合速率可达13.335 μmolCO2·m-2s-1 .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杉木针叶的蒸腾效率变化于0.003 5 ~0.007 gCO2·g-1H2O,越靠近枝条后部,蒸腾效率越低.一般而言,阳生叶的光合能力是阴生叶的2~4倍.生长季中当年生针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有2个峰值,中部和下部当年生叶的变化幅度小于上部针叶.辐射强度、空气湿度或者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是决定叶片气孔导度、光合与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呼吸作用白天明显高于夜间,多呈中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主要受温度、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大小控制.蒸腾和呼吸呈紧密线性负相关.3个林分中,无论是2 a生叶,1 a生叶或当年生叶,光合强度均是密度小的最大,密度大的最小.密度越大,叶平均N素含量越低,光饱和点越低,而光补偿点越高,偏向于利用较弱的光,生长也较弱.  相似文献   
70.
气候变化对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珙桐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文还结合珙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影响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