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365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61篇
  160篇
综合类   1228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641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玉米新品种圣瑞999高产栽培及机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新品种圣瑞999由郑州圣瑞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来源为圣68×圣62,2013年通过黄淮海区域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3009。鲁西南地区的菏泽市是黄淮海区域的玉米种植主要地区之一,常年玉米种植面积40万hm2左右,3年来平均单产6000kg/hm2左右。2010-2013年主栽品种有先玉335、隆平206、郑单958、浚单20、伟科702、蠡玉35等。  相似文献   
992.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是绿色植物光合系统中的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与色素所形成的蛋白复合体在光化学反应、光保护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和与RACE-PCR技术,从绿竹中克隆到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命名为cab-BO2(GenBank登记号:EF088668).该基因编码区长为792 bp,编码263个氨基酸.通过加酶切位点的方法,将基因的编码区直接构建到载体pBI121多克隆位点.经过酶切检测,获得了包含35S启动子、cab基因、GUS报告基因和NOS终止区域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93.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澄  樊萝康 《作物学报》1962,1(1):61-70
作者用水培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缺磷的影响,结果证明:幼苗期缺磷的影响最显著,表现出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因此,栽培水稻在幼苗期及分蘖期充分供应磷肥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紫露草是地被植物中的可爱一族。它绿色期长,着花繁密,生长迅速,容易繁殖,优点多多。紫露草为鸭跖草科紫露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紫花鸭跖草。植株绿色或紫色,略显肉质,具有黏液细胞或黏液道;茎长30~60厘米,茎上有3个以上的节,节略膨大;每节上生一片叶子,互生,狭长带状或披针状,略合拢,长8~30厘米,叶基部具鞘;聚伞花序顶生或生在叶腋内生出的小分枝顶上,花序下有2片大型苞叶,狭长披针形,交互对生,形成一个小兜,紧紧地包  相似文献   
995.
早地作物在多熟多样分带间套复种轮作基础上。由于各作物固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养分运动规律的存在。多种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发育,共生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通过科学地栽培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协调各作物间的共生矛盾,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量,是作物栽培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养分运动规律,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就相关种植技术进行了较深层次探讨.提出了同田间套种植的作物是一个有机复合整体,解决共生矛盾的基本着力点是有生命力的作物。技术关键是平衡间套作物竞争能力等观点,形成了较完整的薯(麦)—玉—苕—莱间套作一体化种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96.
大豆[Glycine max(L.) Merrill]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周期反应敏感品种在一定的短日一长日条件下可发生开花逆转。本实验室以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为材料,将SD(短日)、LD(长日)和SDl3d-LD相结合,建立了大豆光周期反应机制研究的新的实验系统。本研究通过筛选自贡冬豆成熟花的cDNA文库得到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GmNMH7,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GmNMH7基因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了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根瘤等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主要结果总结如下:在短日照(SD)条件下,自贡冬豆植株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开花诱导、正常开花和结实。GmNMH7基因在可观察到的花芽分化出现之前即开始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时间贯穿成花诱导、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及种子形成的全过程。在长日照(LD)条件下,植株持续进行营养生长,没有任何形式的花器官出现,GmNMH7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一直不表达。在短日照13天一长日照(SDl3d-LD)条件下,60%以上的植株出现花序逆转和花逆转,另一部分植株顶端出现短花序,开花期比持续短日处理的植株晚。在出现开花逆转的植株中,GmNMH7基因的表达可随长日处理日数的增加和营养器官的出现而减弱。当顶端分生组织完全恢复叶片分化时,GmNMH7基因的表达停止。在出现短花序的植株中,GmNMH7基因一直表达,但表达量低于持续短日处理。对部分时期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和根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规律性。GmNMH7基因在大豆花芽分化启动之前就开始表达的现象为大豆开花诱导提供了早期证据,该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受光周期调控的事实说明,GmNMH7与大豆光周期反应、成花诱导及花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我们推测,GmNMH7基因在上述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类似于分生组织特征基因的作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本实验室利用开花(短日处理)、持续营养生长(长日处理)、开花逆转(短日-长日处理)三种发育状态(光照处理)建立的实验系统在大豆(短日植物)光周期反应和个体发育研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1993-1994年分别在安微濉溪、泗县、阜阳等地棉田进行“双扑”防治抗性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35%“双扑”乳油对抗性棉铃虫幼虫有很强杀伤力,亩用60-75克稀释1000-2000倍,防效达85%以上,7天后残效大于75%,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期长等特点,显著优于3种对照药剂。对棉蚜等常发害虫亦有很好兼治效果,对棉花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998.
应用高效薄层析方法研究了11种取代脲类除草剂和3种二苯基醚类除草剂自然光源下薄态的光化学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类除草剂在光上可相互产生强烈的光敏化效应,11种脲昌剂大多数不稳定性较强,分别与消草醚事照光后,光解迅速加强。消草醚地11种奕除草剂4h光敏效率分别达80.4%至55.89%。3种醚类除草剂对绿麦隆的光敏疚炎消草醚〉治草醚〉虎威。11种脲类除草剂对消草醚均种醚类除草剂对缘麦降珠光敏交谈 消  相似文献   
999.
综述了棉铃虫对常用的有机合成农药产生抗药性的现状、抗药性的机理、抗药主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讨论了抗性药性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磺胺二甲嘧啶(SMZ)残留对猪粪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采用两种加入方式,即经体内代谢法(加入经饲SMZ后所获含SMZ的猪粪)和直接加入法(加入空白猪粪+SMZ),并比较分析了两种研究方法间的差异。试验在有效容积为1 300 mL的厌氧消化系统模型中恒温30℃进行,为期28 d,前7 d为加药期,后21 d为停药期,在加药期每天加入SMZ浓度为56.04 mg/kg和47.10 mg/kg的猪粪。结果表明:(1)两种加入方式对厌氧消化系统中SMZ及其代谢产物N4-ACE-SM2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分别加入SMZ浓度为56.04 mg/kg和47.10 mg/kg的猪粪时,在加药期经体内代谢组的产甲烷量分别比同浓度的直接加入组显著降低了17.36%和23.60%(P<0.05),在停药期直接加入组比同浓度的经体内代谢组显著降低了13.79%和16.34%(P<0.05),且经体内代谢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经体内代谢组产甲烷菌多样性变化趋势与空白组相似,而与直接加入组不同,试验结束时,经体内代谢组产甲烷菌群落结构与空白组相似性为1,而与直接加入组相似性为0.86。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加入方式下SMZ对猪粪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不同,采用经体内代谢法评估SMZ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