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皖豆28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96年用濮90-1作母本、宝92-1作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大粒、抗病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3.71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42%。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8.77公斤/亩,比对照中豆20增产5.6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5.83%,脂肪含量19.94%,生育期107天,商品性好,适于我国黄淮海南部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2.
蚕豆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分枝、 有效荚数、 实粒数和百粒重, 四者的相对最佳协调关系是育种家们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为筛选适宜安徽省地区种植的高产蚕豆品种, 利用 83份秋播蚕豆材料的小区结果, 采用方差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蚕豆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有效分枝和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有效分枝与有效荚数和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也表明, 产量与有效分枝和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3152**和 0.4895**。通径分析显示, 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 对产量贡献由高到低依次为实粒数、 有效分枝、 百粒重、 有效荚数。实际育种中, 在提高蚕豆产量时, 应在优先考虑实粒数增加的基础上, 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3.
[目的]介绍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大豆新品种蒙1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 蒙1101由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蒙91-413为母本, 阜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 蒙1101参加 2012~2014年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875.5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7%,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早熟、适应性广、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98d,单株有效荚数53.9个,百粒重17.9g,籽粒蛋白质含量40.39%,脂肪含量21.62%,属于高油品种。最佳种植密度为27.0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 蒙1101是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作早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35.
选用295个国内外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通过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进行测交,筛选含恢复基因的品种,并研究其地理分布特点。结果表明:M型雄性不育系W931A的恢复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分布率明显不均;具强恢复基因的品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南方大豆生态区域,而东北大豆生态区域以具保持基因的品种为主;日本、韩国及美国北部品种也多具保持基因型。  相似文献   
36.
利用M型质核互作不育系配制高产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作母本配制了22个杂交组合,对其F1、F2进行产量测定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具有超亲优势,变幅为3.78%-132.16%,平均超亲优势为44.22%,其中19个杂交组合的F1具有超标优势,变幅为6.04%-66.04%,平均超标优势为31.06%;F2代的超亲优势平均为3.18%,超标优势平均为-6.24%。统计结果认为:F1的产量优势与恢复系(父本)的来源关系密切,来自南方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超亲和超标优势分别比黄淮父本的杂交组合高22.93%、24.83%;F2代杂种优势衰退显著,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37.
M型杂交大豆新组合HS9816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中筛选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组合HS9816为材料,设置播期、密度、施肥三个因素、12个栽培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壮秆、抗倒伏、多分枝,且有偏长的生殖生长期是杂交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叶面积增长前期快、中期稳、后期回落慢以及适时封行的动态是杂交大豆群体取得高产的主要生理指标;在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实施早播、稀植(15万株/hm2)、再增施肥料是每公顷获得子粒产量3750kg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8.
合豆 2号是以皖豆 16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株为母本 ,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 2a国家黄淮区试平均单产 2 75 8.84kg/hm2 ,比对照品种中豆 2 0增产 7.2 4% ;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2 70 4.8kg/hm2 ,比对照中豆 2 0增产 9.76%。该品种蛋白质含量 42 .2 4% ,脂肪含量 2 0 .78% ,生育期 10 5d ,抗病、抗倒伏 ,抗旱耐涝 ,适于在黄淮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9.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0.
安徽省育成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分析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志平  王安东  李杰坤  胡晨  燕宁  张丽亚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2-5232,5251
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