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32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检测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氯丙醇酯(3-chloropropanol esters,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lycidol esters,GE)的间接测定方法。针对样品提取和酯交换水解2 个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合同位素稀释技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5~2.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25 μg/kg(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以相应的氯丙醇计);以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为基质,分别添加25、125、250 μg/kg 3-MCPDE和GE进行加标实验,回收率为88.5%~104.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n=6),满足欧盟标准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MCPDE和GE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2.
当前中国过高的氮肥施用量引起相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氮素是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而根系则是水稻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多项研究表明,作物对氮素的高效吸收取决于根系的生物学特征。因此研究水稻根系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与水稻对氮素养分吸收和利用有关的根系研究的情况,归纳和比较了水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的一般研究方法,并对氮素养分与水稻根系形态及根系生理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3.
低氮胁迫下水稻根系的发生及生长素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5个氮(N)浓度下(0.01~5 mmol L-1)水稻的生物量、体内氮浓度、根系发育、体内生长素浓度以及生长素外流蛋白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水平(2.5mmol L-1)相比,低氮(0.01 mmol L-1)胁迫下水稻根冠比增加28%,地上部全氮浓度降低约20%,根系全氮浓度降低约33%,种子根长度增加25%,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降低26%,倒一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增加140%,而根茎结合处和根系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下降22%和60%;RT-PCR的结果表明,低氮(0.01 mmol L-1)胁迫下水稻根系中OsPIN1a-b、OsPIN2、OsPIN5a-b和OsPIN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外源生长素α-萘乙酸(NAA)和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1-萘氨甲酰苯甲酸(NPA)的施加均能影响到水稻种子根长和种子根上的侧根密度。由此推论,低氮胁迫下水稻体内生长素从倒一叶到根系极性运输减少是水稻根系对低氮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4.
根据小麦黄花叶病防控项目要求和生产需求,我们选择了0. 135%赤·吲·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沃生)、30%噁霉灵等3种药剂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病田进行药剂拌种防治试验,选择了0. 135%赤·吲·芸苔可湿性粉剂、中量元素水溶肥料、30%噁霉灵、8%宁南霉素、5%氨基寡糖素等5种药剂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病田进行药剂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 135%赤·吲·芸苔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为45. 40%,增产效果为20. 90%; 0. 135%赤·吲·芸苔可湿性粉剂和5%氨基寡糖素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64. 66%和61. 19%,增产效果分别为13. 41%和12. 91%,这2种防治方法和药剂在生产中可作为综合防治措施用于病区防治。  相似文献   
195.
近年来,江苏灌南县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培训指导等有效举措,加快推进了当地食用菌全产业链开发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集聚度全国第一,规模产能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等荣誉称号,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96.
探讨不同温度与盐和干旱交互胁迫的条件下,褪黑素对扁茎黄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6个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溶液对扁茎黄芪种子进行浸种处理,NaCl和PEG溶液分别模拟盐和干旱环境为实验组,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处理过的种子分别置于4个温度下(15、20、25、30℃),萌发实验结束后进行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扁茎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降低(P<0.05);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各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同一温度下,胚根长和子叶随着盐胁迫和干旱胁迫渗透势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渗透势胁迫下,胚根长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30℃下胁迫为-0.7 MPa时,扁茎黄芪在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干旱胁迫下某些处理组种子未发芽。25℃和20℃分别是本实验中适合扁茎黄芪在盐和干旱条件下萌发与生长的最适温度;在相同温度下其耐盐性大于耐旱性,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其生长受到抑制;褪黑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胁迫对扁茎黄芪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7.
施用预处理稻秆的土壤供氮特征及对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经过预处理的水稻秸秆(预处理稻秆)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的供氮特征及小麦氮营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秆经过预处理后,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二氧化硅比原始稻秆都有所降低,而可溶性物质增加;施用时配施无机氮肥,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N和矿质态N平均分别比对照(纯土壤)提高232.3%和66.0%,小麦干物重和吸收总氮量分别比对照高56.3%和124.3%,并优于未经处理的原始秸秆及单施尿素处理。可见处理秸秆配施尿素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供氮状况,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化学肥料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279.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520.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409.69元/(hm2·a);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03元/(hm2·a);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938.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232.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167.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28倍和1.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626.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基于指数耦合技术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区域环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耦合技术,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项目区整理以后,土地利用程度上升,与整理前相比增长了0.65%;同时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产生负向影响,区域环境指数下降,与整理前相比下降了2.32%。研究表明,指数耦合技术简便易行,适于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和比例的氮素对水稻苗期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H4^ -N/NO3^--N比例的减小,根系鲜重、根日生长率、根系含水量、全氮和全磷含量增加,但在全硝态氮条件下减少;当NH4^ -N/NO3^--N比例为50/5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叶片光合作用对不同形态比例的氮素反应差异明显,NH4^ -N/NO3^--N比例为25/75时,光合速率最大。由此表明,过高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均会引起水稻有机物合成和生物量积累的减少,其中铵态氮的影响尤为严重。当NH4^ -N/NO3^--N比例为50/50和25/75时,水稻表现出最佳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