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唑虫酰胺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试管喂毒法,研究了唑虫酰胺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行为的影响。5、10和20 mg/L唑虫酰胺处理10 h后,红火蚁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58.3%、97.5%和8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的死亡率,红火蚁中型死亡率分别为51.7%、86.7%和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3%的死亡率。0、5、10、20 mg/L唑虫酰胺处理10 h后,红火蚁小型工蚁行走率分别为93.3%、31.7%、0、3.3%,抓附率分别为93.3%、21.7%、0、3.3%,爬杆率分别为93.3%、21.7%、0、3.3%;红火蚁中型工蚁行走率分别为96.7%、63.3%、8.3%、31.7%,抓附率分别为96.7%、46.7%、5.0%、20.0%,爬杆率分别为96.7%、55.0%、5.0%、26.7%。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了除虫菊素与硫酸烟碱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型工蚁的毒杀活性及攻击、爬杆、抓附能力的行为影响,并研究了除虫菊素对红火蚁的田间药效。【方法】采用饵剂法。【结果】0.01%除虫菊素饵剂和0.01%硫酸烟碱饵剂处理后9 d,工蚁校正死亡率为71.67%和55.00%。0.01%除虫菊素饵剂处理后7 d,攻击率、爬杆率和抓附率分别为21.67%、18.33%和18.33%。0.01%硫酸烟碱饵剂处理后7 d,攻击率、爬杆率和抓附率分别为36.67%、30.00%和20.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005%、0.01%除虫菊素饵剂药后35 d,红火蚁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8.85%和75.74%,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01)。【结论】研究表明,除虫菊素与硫酸烟碱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在红火蚁绿色防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南方铁杉的种群特征,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方10个,以种群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分析南方铁杉种群的基本数量特征,应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6种聚集强度指数和Greig-Smith和Kershaw 2种格局规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南方铁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南方铁杉种群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幼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成年个体数量相对较少;不同年龄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主要体现在:幼苗和幼树阶段都为集群分布,中树和大树向随机分布发展;不同区组大小的南方铁杉种群分布格局不同,但在不同样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南方铁杉种群的聚块规模大体为8 m2和32 m ;种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裸露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郁闭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二苯基噻吩对三唑磷的光催化氧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LC法研究了三唑磷在光活化物质二苯基噻吩催化作用及紫外灯照射下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二苯基噻吩在玻片上对三唑磷有显著加速降解作用,同时温度和辐照度的增大有利于催化降解反应的进行.三唑磷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当m(三唑磷):m(二苯基噻吩)=2:1、辐照度3 800 μW·cm-2、温度为25 ℃时,降解动力学方程为Ct=53.48e-0.009 6t,半衰期为72.19 h,144 h后的降解率为73.96%,而三唑磷在光照和黑暗处理下,降解率很低.  相似文献   
45.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调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广东省广泛种植的22个玉米品种果穗的为害情况。方法 采用“Z”字形五点取样法调查玉米果穗被害情况。记录每株玉米上部和下部果穗被害情况,包括玉米果穗中的1~3龄、4~6龄幼虫、活虫和蛹的数量,以及玉米果穗上被幼虫钻蛀的位置。结果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品种玉米上的为害均较为严重,所有品种的植株被害率均大于25%,但不同品种的被害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甜玉米受害最严重,其中,‘粤甜16号’的被害率高达99.67%。除‘粤农19号’、‘广彩糯19号’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上、下部果穗的被害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绝大部分玉米果穗中存在草地贪夜蛾幼虫,含有1~2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为26%~85%,含有3头幼虫的果穗比例仅为2%~17%,未在同一果穗内发现3头以上的幼虫。除‘广糯9号’和‘广糯2005’外,其他品种的玉米中发现的4~6龄幼虫数量均要多于1~3龄幼虫。38%~71%草地贪夜蛾幼虫都是从玉米丝钻入玉米果穗内为害并在果穗内化蛹,平均每百株果穗的蛹为9~32个。结论 草地贪夜蛾偏爱取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并在其果穗内化蛹,对饲料玉米的为害较轻。1~3龄和4~6龄幼虫在玉米乳熟期的取食行为相同,都喜爱从玉米丝钻入果穗内为害。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玉米抗性品种和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评价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并总结异色瓢虫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异色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经过静止、搜寻、试探、取食和爬行5种行为,其中异色瓢虫成虫捕食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出现3对足抱握猎物的现象。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8和161.29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90 6和1.451 4,处理时间分别为0.005 1和0.006 2 d;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36和41.8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5 7和1.271 0,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 3和0.023 9 d,即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结论】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潜在控害能力,可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α-三联噻吩(α-T)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Rhodamine123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α-T处理SL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并通过PI染色和FCM,测定α-T处理SL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光活化后的α-T处理SL细胞24 h后,0.0625 μg•mL-1浓度和0.1250 μg•mL-1浓度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幅度不大,而0.5000 μg•mL-1浓度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48 h后高浓度处理组(1.0000 μg•mL-1)导致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去极化;处理24 h后,低浓度(0.0625 μg•mL-1)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S期,而高于此浓度的光照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G2/M期,48 h后,浓度≤0.1250 μg•mL-1的光照处理细胞被阻滞于G2/M期,而浓度>0.1250 μg•mL-1的光照处理组细胞被阻滞于S期。【结论】SL细胞经α-T处理后,细胞处于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中。当细胞本身不能扭转ROS造成的氧化损伤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周期时相即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着细胞的受损程度和细胞的死亡途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 (Lour.) Hook. et Arn.﹞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致死作用和攀爬能力、行走能力等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水浸土壤处理对红火蚁进行防冶试验。【结果】 羊角拗对中小型红火蚁工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和行为抑制作用。土壤深度 0~1.2、1.2~2.4、2.4~3.6 cm,经 0.5 g 羊角拗叶处理 7 d 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80.00%、60.00%、85.33%,中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37.33%、 34.67%、40.00%;经 1 g 羊角拗叶处理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50.67%、62.67%、88.00%,中型工蚁死亡率 分别为 33.33%、33.33%、40.00%;经 2 g 羊角拗叶处理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90.67%、88.00%、73.33%, 中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 18.67%、28.00%、12.00%。【结论】羊角拗对红火蚁中小型工蚁均具有良好的致死作用, 可以明显降低其行走能力和攀爬能力,而且对小型工蚁的杀虫活性和行为抑制能力较中型工蚁更强。羊角拗有 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50.
氟啶虫胺腈对红火蚁毒杀活性及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红火蚁的化学药物防控提供参考,以红火蚁工蚁为试验对象,采用糖水试管喂食法研究不同浓度氟啶虫胺腈对其毒杀活性及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浓度为4 mg/L、8 mg/L和12mg/L分别喂食10d时,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46.67%、80.00%和93.3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13.33%),抓附率分别为46.67%、39.39%和0,聚集率分别为76.67%、76.47%和0,对食物的识别率分别为76.67%、67.74%和60.00%,行走率分别为53.33%、13.33%和0;喂食5d的行走速率分别为0.45cm/s、0.28cm/s和0.07cm/s。氟啶虫胺腈浓度为4mg/L和8mg/L喂食5d时的红火蚁工蚁食物消耗抑制率分别为12.67%和15.90%。氟啶虫胺腈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并可明显抑制其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