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检疫性轮枝菌及其近似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黑白轮枝菌(V. albo-atrum)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作物的黄萎病,属于我国重要进境植物检疫对象。本研究对采自我国部分地区和CBS保存的多种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包括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变种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V. dahliae var. longisporum)、三体轮枝菌(V. tricorpus)、变黑轮枝菌(V. nigrescens)和云状轮枝菌(V. nubilum),采用生物学特性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轮枝菌在休眠结构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部分菌株不产生任何休眠结构。各供试菌株在15~25℃范围内均可生长,但黑白轮枝菌在30℃下生长受到强烈抑制,而其他菌株受影响较小。对供试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病原性轮枝菌可聚为9个分支,包括三体轮枝菌、变黑轮枝菌、云状轮枝菌、V. theobromae、大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长孢变种和3个不同的黑白轮枝菌分支,黑白轮枝菌、大丽轮枝菌及其长孢变种亲缘关系较近。采用生物学性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两种检疫性轮枝菌从其他植物病原性轮枝菌中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32.
海南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海南省近几年发生的一品红细菌性叶部病害的病原菌特别是该病原菌的分子特征,为该病害的治理提供可行的依据,本文描述了2005年海南省部分花圃一品红植株上发生的细菌性叶斑病症状,并通过致病性测定、BIOLOG分析和16SrDNA序列比较将分离的病原菌鉴定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部分碳源利用测定进一步显示2005年海南分离的菌株与2004年海南报道的细菌性疫病病原菌存在差异,但与杭州地区报道的一品红细菌性叶斑病菌基本一致。利用黄单胞菌模式种典型菌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个海南菌株与巴豆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odiaei)和地毯草黄单胞菌(X.axonopodis)单独聚合成群,其中与巴豆黄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3.
为查明进境朱顶红种球携带真菌和细菌菌群组成情况及潜在致病菌种类,本研究对宁波口岸5批次进境朱顶红种球进行取样,获得根部和顶部样本各5份,采用基于rRNA ITS和16S rRNA基因的Pacbio扩增子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分离培养技术,比较了供试样本中的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种类。对朱顶红种球根部与顶部的真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真菌丰度均为最高;在属水平上,青霉属(Penicillium)是最丰富的真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8.73%和26.20%;在种水平上,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是最丰富的真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8.54%和24.02%。细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泛生菌属(Pantoea)是最丰富的细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6.55%和74.50%;在种水平上,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是最丰富的细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2.18...  相似文献   
34.
[目的]目前有关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的关系及伴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是松树枯萎病研究的重点。为了揭示松材线虫与伴生细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作者对松材线虫L_Ⅳ幼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根据培养性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确定L_Ⅳ幼虫携带的是香茅醇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citronellolis),携带率为100%;每条L_Ⅳ幼虫携带量在1.4×10~5~4.5×10~5。L_Ⅳ幼虫生活在松褐天牛体内,是引起松材线虫病侵染流行的唯一虫态;新发现的香茅醇假单胞杆菌能分解纤维素及降解或合成萜烯和酚类化合物。[结论]L_Ⅳ幼虫携带香茅醇假单胞杆菌的发现,揭示了松树、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细菌同为一体的紧密关系,并为揭示松树枯萎病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病原和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5.
[目的]从送检番石榴样品上发现一种黑斑病,对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结论]引起番石榴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芒果球座菌(G.mangiferae)。此前还未有G.mangiferae引起番石榴病害的报道。  相似文献   
36.
浙江省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相似文献   
37.
从昆明鼠回肠末端提取总RNA,经逆转录PCR(RT-PCR)扩增出鼠防御素Crp4基因片段。将回收的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小提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基因片段长度为279 bp。该基因编码93个氨基酸,其中成熟肽由34个氨基酸组成。通过序列分析发现1对引物克隆到2个不同的防御素基因(Crp4-1和Crp4-2)中,与2个鼠防御素基因(AY746426和AY746425)的同源性分别为97.8%和97.1%。在与家鼠、人、猕猴和兔的防御素成熟肽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均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这一发现有助于对鼠防御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
小麦赤霉病菌拮抗菌筛选及最适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其致病菌的优势种主要为Fusarium graminearum和F. asiaticum。此病害具有爆发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等特点[1,2],而且其致病菌还可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等毒素,人畜吃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3]。目前小麦  相似文献   
39.
 自宁波口岸进境日本杜鹃花种苗上,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杜鹃花枯萎病菌的菌株OV5。该菌株可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但在麦芽汁培养基上不生长。经培养可产生少量气生菌丝和大量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球状,直径 3.0 ~ 3.5 μm,在纺锤体状菌丝的尖端产生,易脱落,有时呈短链状。菌核卵圆形或饼形,明显杯状,凹面光滑,(1.5 ~ 6) mm × (2 ~ 8)mm × (0.5 ~ 1.5) mm,成熟时黑色。经rDNA 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来源于CBS的2株杜鹃花枯萎病菌标准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位于同一个发育分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杜鹃花,引起典型杜鹃花枯萎病菌症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截获病菌为杜鹃花枯萎病菌,这是我国首次截获该种检疫性真菌。  相似文献   
40.
正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油原料,国内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进口大豆虽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向日葵黑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向日葵病害,其病原菌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属于我国进境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段维军等,2015;2017)。2017年12月,宁波口岸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子上分离获得1株菌株72298-10,为明确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以期为口岸疫情检测、防控和后续处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