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甲基对硫磷等10种药剂对棉铃虫卵和初孵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阿维杀虫素、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丙溴磷、灭多威不仅对棉铃虫卵孵化有较高的抑制率,而且对初孵幼虫也有很强的毒力;硫丹甲胺磷、水胺硫磷虽然对卵孵化抑制率不高,但对初孵幼虫的毒力还是很高的。久效磷和辛硫磷对卵和初孵幼虫毒力都很差。讨论了卵的发育阶段、药剂浓度、浸渍时间与药剂毒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研究明确了北沙参锈病病原是一种缺锈孢型的、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夏孢子不断侵染导致锈病流行;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筛选,明确了多菌灵和代森锌是防治北沙参锈病的有效药剂,粉锈宁对北沙参锈病无效;防治北沙参锈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3.
农药残留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直到最近才引起大家的关注。目前,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研究国际范围农药急性膳食风险评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开始进行国家农药急性膳食风险评估。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是急性或短期接触毒性与农药急性膳食摄入量的函数。急性膳食接触量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点或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模型法。在确定性方法中选取食物的大部分人群消耗量和高残留量来计算膳食摄入量,为了解决混合样品中食品个体之间的残留差异,在计算中引入了变异因子。JMPR根据具体情况分为情形1、情形2a、情形2b、情形3来计算农药急性膳食摄入量。中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膳食结构和农产品性状数据库,建立健全市场中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数据库,并在高毒和中等毒性农药登记前应采用JMPR的确定性方法,进行急性膳食风险评估,提高农药膳食摄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4.
农药在作物及食品生产中的有益作用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食品中残留微量农药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允许的农药残留不应该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为任何农药在可以使用前必须经过一个包括科学的风险评估在内的农药登记管理程序的评审。最大残留限量(MRLs)是指在优良农业措施(GAP)下使用某农药可能产生的在食物中的最高残留浓度(单位为mg/kg,指每千克商品中残留农药的毫克数),其数值必须是毒理学上可以接受的。MRLs的主要作用是来检验食品生产过程是否严格执行GAP,以及帮助经农药处理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正常进行进出口活动。MRLs不是一个绝对的安全限量,即接触残留超标的食品并不一定肯定意味着对健康有危害。但是MRLs也经常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成为保障人类健康最初级的预警机制。MRLs是各国政府和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设定的,这些设定的标准被应用于国际贸易中。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冷浆型水稻土施石灰改良后的水稻生育情况、抗病情况和产量情况及施石灰后土壤养分变化和植株养分变化规律等,为冷浆型水稻土施石灰改良提供依据,于2008年至2010年采用了对比法试验并结合田间试验和化验分析,开展了三年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6.
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显著降低其初孵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经6.25 μg/mL药液处理的卵,其初孵幼虫存活率仅为7.48%,而对照则为76.72%;取食12.50 μg/L药液的成虫,其产卵量和成虫寿命仅为取食蜂蜜水的1/6和1/2.5。随虫龄的增加,甜菜夜蛾幼虫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显著降低,3龄、4龄幼虫的敏感性仅为2龄幼虫的1/9和1/16,且增效剂氧化胡椒基丁醚(PBO)与磷酸三苯酯(TPP)表皮点滴处理不表现增效作用。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率、蛹重以及蛹的羽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亚致死剂量处理3龄幼虫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主要保护酶系的活性在处理后0~24 h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保护酶系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性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7.
增效剂Pbo、TPP对田间棉铃虫抗性种群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华田间棉铃虫种群,Pbo能显著地增加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的毒力,大幅度地降低其致死中量,TPP对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也能表现一定的增效作用;对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无论是Pbo还是TPP其增效作用均十分有限。增效剂对杀虫剂的增效效果与棉铃虫对该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主导抗性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9.
用耐性菜豆根尖为材料,以λgt10为载体获得了4.8×105个重组噬菌体的cDNA文库。以植物EPSP合成酶基因保守序列合成二段探针,经噬菌体原位杂交筛选出了阳性克隆,并进行了酶切鉴定。测定 cDNA 序列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其中编码长1569个核苷酸,共编码523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与已发表的其它植物成熟EPSP合成酶氨基酸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84.8%),但进入叶绿体运输肽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以耐性菜豆EPSP合成酶的cDNA序列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感性菜豆EPSP合成酶cDNA片段,并克隆于pUC18质粒上,经测定序列并比较发现:感性菜豆EPSP合成酶cDNA核苷酸序列1737位碱基为G,而耐性的为C,从而表达出的513位氨基酸残基感性的为E,耐性的为Q,表明两种菜豆EPSP合成酶cDNA核苷酸序列一位点的差异是它们对草甘膦耐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解毒酶系在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阿维菌素敏感 (ABM- S)和抗性 (ABM- R)种群小菜蛾的羧酸酯酶 (Car E)、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和多功能氧化酶 (MFO) O-脱甲基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除 1~ 2龄外 ,ABM- R种群的 Car E活力显著高于 ABM- S种群 ,显著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ABM- R种群 4龄末期幼虫的 Car E比活力为 ABM- S种群的 2.2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 ,可能是低龄幼虫中酶分子的变构起主要作用 ,而随着虫龄增长 ,酶分子数量的增加对抗性的作用逐渐增大。从酯酶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得出 ,ABM- R种群的 E7、E13和 E15同工酶活力显著提高是导致 ABM- R种群酯酶活力提高的主要原因。ABM- S和 ABM- R种群 GST的活力差异在1~ 2龄期最大 ,为 2.09倍 ,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 ,4龄幼虫期的 GST无种群差异。未检测到多功能氧化酶的 O-脱甲基活力的种群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