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1.6%狼毒素水乳剂用蒸溜水稀释不同倍数后对几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狼毒素不同浓度处理(100,1000和10000X)对双子叶植物存在一定化感抑制作用,对双子叶牧草(苜蓿、杂三叶和白三叶)的化感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而对3种双子叶作物(番茄、箭舌豌豆和黄豆)的化感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尤其对黄豆的苗高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化感效应指数绝对值达到0.81;对几种单子叶植物(包括单子叶作物和牧草)所表现的化感抑制作用均较弱,但对小麦和玉米的种子萌发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低浓度下,对玉米根长和苗高的促进作用的化感效应指数高达0.86和0.92;结合该制剂作为杀虫剂使用的目的,能够证明该植物源杀虫剂在单子叶植物的杀虫应用方面安全,且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3.
甘肃河西地区细胸金针虫为害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Miwa)是甘肃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全省均有分布,在河西地区占绝对优势。经6年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得知,该虫有世代上的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在武威地区3年1代,亦有2年或4—5年1代者。主要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平均958.5天,蛹期平均15天,当代成虫寿命30—68天,少数越冬成虫270天左右,卵期平均14天。该虫适生于壤质偏碱的土中,以土下10厘米土温7—22℃和土壤含水量14—18%为最适宜。幼虫春季为害作物幼苗猖獗,秋季为害根茎类作物亦重。麦田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麦收后浅耕灭茬曝晒和秋季休闲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4.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从6种载体、6种分散剂、5种黏着剂、5种紫外保护剂中筛选适宜于顶孢霉Ahy1孢子粉微粉剂的助剂。结果表明,载体硅藻土、紫外线保护剂荧光素钠和腐植酸、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或钙)、黏着剂羧甲基纤维素对顶孢霉孢子的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用以上助剂加工的20%顶孢霉孢子粉微粉剂,孢子含量为9.8×109个/g,干燥减量为4.36%,孢子萌发率为90.23%,比重为0.37g/cm~3,颗粒细度过200目筛,粉粒直径约为74μm,5℃下贮藏6个月后孢子萌发率为80%,符合真菌农药粉剂国家标准(标准号GB/T25864-2010),在微粉细度上符合制剂标准。  相似文献   
65.
太白县历年森林火灾统计表明:3~4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其次是1~2月。导致国有林林火发生的主要诱因是森林盗伐、农业生产和上坟祭祀;导致集体林林火发生的主要诱因尚待查明。在分析森林火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火灾预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6.
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是玉米害螨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1]。由于玉米植株高、种植密度大,危害盛期药剂防治几乎无法实施,筛选和利用捕食螨控制叶螨的危害是拓展害螨防治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控制潜能,本试验测定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截形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67.
苍耳等14种植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以番茄灰霉菌、辣椒丝核菌、黄瓜枯萎菌、黄瓜黑星菌和番茄早疫菌为供试菌,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14种植物提取物的离体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 g/mL时,苍耳茎叶、百部根、龙葵对辣椒丝核菌和黄瓜枯萎菌的抑制率达到100%;黄花蒿、苦参根、狼毒根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苍耳根、苍耳茎叶、泽漆、苦参根、龙葵、黄花蒿、蒲公英提取物至少对1种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90%。本试验中,苍耳茎叶和根提取物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显示了很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采用室内盆栽和叶盘饲养二点叶螨的方法,测定了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不同浓度对二点叶螨的生命活力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三氟氯氰菊酯10和20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9.4%和14.0%、41.1%和36.8%以及159.1%和107.3%;当分别用甲氰菊酯7.5和15mg/L在二点叶螨第Ⅰ若螨期处理后,其成螨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4.7%和23.7%、17.1%和9.21%以及174.2%和141%。用三氟氯氰菊酯20mg/L和甲氰菊酯15mg/L分别处理雌成螨后,其产卵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6%和70.2%。在盆栽菜豆苗上以若螨为主的二点叶螨种群,在用三氟氯氰菊酯10、20mg/L处理后的第7d,其各螨态(成螨、幼若螨和卵)的增长指数分别为3.39和3.68、2.37和4.76、2.58和4.38;用甲氰菊酯7.5、15mg/L处理是3.74和4.82、3.22和4.00、2.30和3.75,均高于同期对照。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对雌成螨和卵的数量明显增加,对害螨的发生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两种农药对巴氏新小绥螨和截形叶螨的毒力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捕食性天敌巴氏新小绥螨和害螨截形叶螨的毒力,评价两种农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巴氏新小绥螨和截形叶螨的LC50值,并计算了两种农药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结果】两种农药对巴氏新小绥螨的LC50分别为0.104 1mg/L和1.223 3mg/L;对截形叶螨的LC50分别为0.081 4mg/L和6.356 7mg/L;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278 9和0.192 4,即阿维菌素吡虫啉.其中,阿维菌素对巴氏新小绥螨和截形叶螨的TSR1,具有正向选择性,吡虫啉的TSR1,具有负向选择性.【结论】建议生产中优先考虑阿维菌素进行害虫螨防治,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益螨,实现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