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安徽省茶园蜘蛛共有51种,其生物量超过其他捕食性天敌昆虫,为茶树害虫的一类重要天敌。6月及9月为茶园蜘蛛发生的两次高峰。施用化学农药对蜘蛛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农药丛面喷施较上下透喷对蜘蛛的伤亡较小。  相似文献   
22.
23.
蜘蛛是一类重要的捕食害虫的天敌。早在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即明确写道;“知乎诛其不义者,取曰‘蜘蛛’”。近些年代国内外都进一步认识到它是许多农林作物害虫防治中的有力助手。茶园里的蜘蛛种类相当丰富。据安徽农  相似文献   
24.
研究结果表明,茶长卷蛾Homona magnanima(鳞翅目,卷叶蛾科)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常数(K),以及预测式(N)分别为:卵期C=11.63±1.23(℃),K=100.24±9.99(日度)N=100.24±9.99/T-(11.63±1.23);幼虫期C=3.20±1.83(℃),K=634.08±56.46(日度),N=634.08±56.46/T-(3.20±1.83);蛹期C=10.40±1.74(℃),K=93.83±12.10(日度),N=93.83±12.10/T-(10.40±1.74);全世代C=6.37±1.14(℃),K=822.14±53.95(日度),N=822.14±53.95/T-(6.37±1.14);经推算验证,与各地实际发生世代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
我国茶树毒蛾区系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树毒蛾类害虫多达50种,以黄毒蛾属Euproctis居多,茸毒蛾属Dasychira次之,分别以茶毛虫和茶黑毒蛾为代表。文中对48种毒娥列表显示其地理分布和18种常见毒蛾的成虫形态进行检索,并对主要种简述其有关生物学特性和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6.
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99,19(2):81-86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27.
28.
29.
茶毛虫的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明确,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常数(日度),进而探明了卵期发育的数学模式:y=12.53+191.00x,预测式:N=191.00±36.13/T-(12.53±2.15);幼虫期发育的数学模式:y=6.16+820.24x,预测式:N=820.24±99.39/T-(6.16±2.14);蛹期发育的数学模式:y=4.89+365.28x,预测式:N=365.28±6.85/T-(4.89±0.36);全世代发育的数学模  相似文献   
30.
我国茶树蓑蛾区系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汉鹄  韩宝瑜 《茶叶科学》1997,17(2):171-176
我国茶树蓑蛾类害虫已达11属20种。除雄蛾外,其它虫态终生负囊,聚集发生,形成“危害中心,常致局部茶丛受害光秃。常见种大都一年发生1代,只茶蓑蛾与茶小蓑蛾一年2代。多以非老熟幼虫越冬,仅大蓑蛾以老熟幼虫、黑肩蓑蛾以卵越冬。非老熟幼虫早春复苏早而贪食,常造成冬芽殆尽,春茶局部绝收。气候雨湿和天敌可对蓑蛾产生明显的自然控制。文中还就其地理分布、形态鉴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