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9篇
  23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究干播湿出对棉花覆土板结程度、土壤水盐分布以及出苗情况的影响,设置不同出苗水量与灌水频率2个因素,共计6个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分别为WP1(675 m3·hm-2)、WP2(900 m3·hm-2)、WP3(1 125 m3·hm-2)、WP4\[(675+225) m3·hm-2\]、WP5\[(675+450) m3·hm-2\]、WP6\[(675+300+225) m3·hm-2\]与冬灌处理,对各处理的表层覆土板结度、灌前与灌后含水率及含盐量、出苗率、株高、茎粗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板结度受灌溉水总量与灌水频次影响,WP4处理表层土壤板结程度最低(99.87 kPa),少量高频灌溉可以降低表层土壤板结度;各处理膜间电导率最大,高于窄行土壤9%以上;WP4处理出苗率最高(84.74%);窄行电导率、窄行含水率和表层覆土板结度与出苗率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窄行电导率与株高、茎粗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评判各处理出苗率与生长指标,WP4处理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22.
葡萄地上干物质量包括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地上部果实生长量可通过 实测产量得到,而地上部枝条干物质量则较难测得。本研究用模型模拟来获得葡萄枝条干物 质量,通过使用Logistic修正模型、Richards模型、Hoerl模型、蒸汽压模型和高斯模型来 模拟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累积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各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优选出 Logistic修正模型来描述葡萄地上枝条干物质量生长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地上干物质生长 量最大为目标,在不包含埋墩水的情况下,得到葡萄的适宜灌溉定额为430~490 m3·667 m-2。  相似文献   
23.
不同水分条件下干旱区葡萄园土面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是中国著名葡萄生产基地,也是严重资源性缺水的极端干旱区。在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中,葡萄棵间土面蒸发是水分散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测定葡萄灌溉期棵间土面蒸发量及变化规律,对于葡萄园采用科学的节水措施及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型蒸发  相似文献   
24.
极端干旱区成龄葡萄滴灌田间毛管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双管不对称布置和三管布置下的水分入渗特征,分析与葡萄根系分布的耦合程度。采用大田试验进行了验证,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双管不对称和三管布置条件下湿润剖面比较接近,双管不对称布置模式水分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湿润深度在60 cm左右,水平湿润宽度约100 cm;三管布置模式的垂直湿润深度为60 cm,水平湿润宽度约120 cm。双管流量不对称布置在产量及葡萄生长等方面均能达到三管布置方式的效果。确定采用双管流量不对称布置方式可以替代三管布置方式,同时,也说明在田间毛管布置方式筛选及优化分析时,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可大大减少进行野外试验的工作量,在简化研究过程的同时能够得到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5.
葡萄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与冠气温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5—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试验区采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葡萄各主要生长阶段晴天的冠层温度及气象数据,同时结合0~100 cm的土壤含水率(SW),分析葡萄冠气温差(△T)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14:00的△T与20~40 cm的SW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新梢生长期(4月23日至5月29日)、果实膨大期(5月30日至7月10日)、成熟期(7月10日至8月30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0.85(P0.01),并且利用2017年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测值(Y)与模拟值(X)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860、-0.899(P0.01),因此可以确定葡萄的根系层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处,并且利用晴天日内14:00测得的△T预测葡萄园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参数求解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负压计对砂壤土试样进行了土壤水吸力和对应含水量的测量,并分别运用RETC软件和Matlab软件对不同水分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进行了拟合计算,然后将拟合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atlab和RETC软件均可用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参数求解,Matlab软件比RETC软件拟合的误差小,拟合效果明显优于RETC软件,RETC软件对极端干旱区砂石占绝对比重的砂壤土拟合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及滴灌频次对棉花生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开展大田试验。试验共设计5个不同灌水定额及滴灌频次处理(S1:675 m3/hm2,S2:900 m3/hm2,S3:1 125 m3/hm2,S4:675 m3/hm2+450 m3/hm2,S5:675 m3/hm2+300 m3/hm2+150 m3/hm2),1个冬灌对照处理(CK:2 700 m3/hm2),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棉花生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株高及...  相似文献   
28.
常用潜水蒸发经验公式在新疆地区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疆等蒸发强烈干旱地区,潜水蒸发不仅关系到土壤水分损失,还直接涉及土壤的盐碱化问题,精确计算潜水蒸发量对排水计算和防治土壤盐碱化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常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潜水蒸发量,包括阿维里扬诺夫公式、清华雷氏公式、叶水庭公式以及幂函数公式。本文利用新疆昌吉站和渭干河站潜水蒸发实测资料对上述四种经验公式进行分析,寻求阿氏公式中潜水停止蒸发深度与清华公式中潜水极限蒸发强度Emax和参数η的简单计算方法,探讨各公式在计算新疆典型区潜水蒸发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用清华公式拟合实测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精度较高,Emax和参数η与潜水埋深呈较好的指数关系。在新疆地区清华公式有广泛的通用性,在潜水埋深较浅时,阿氏公式、叶氏公式和幂函数公式拟合精度相对较高,但当潜水埋深较大时拟合较差。幂函数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差最大。阿氏公式、叶氏公式和幂函数公式对于壤土类拟合精度较粗质土高。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新疆典型绿洲土地盐分特征及分布特征,以新疆第二师31团为例,采用GPS对研究区域进行定点采样(N=66),采样深度为100 cm,采样层数为5层,对土壤盐分离子进行化验检测,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离子间相关性及离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层中各离子处于中等以上变异程度,各土壤层的pH=8.11,各土壤层中Cl-、K++Na+与SO42-离子含量大于HCO3-、Ca2+与Mg2+离子;Cl-、K++Na+、SO42-、Ca2+、Mg2+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各土壤层的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Cl-、SO42-、Ca2+、Mg2+、K++Na+离子信息,第二主成分与第三主成分主要包含HCO3-离子信息。以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及第三主成分所表征不同信息为基准,分析了研究区不同位置不同土壤层的盐渍化程度及碱度,该研究区域受盐碱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0.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随着农业灌溉水的日益缺乏,水利改良盐碱地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化学改良中主要是通过添加钙离子含量降低钠离子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性能,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通气性[1]。在盐碱地上,钠离子过多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结构,使其通气透水性能大为减小,形成土壤板结现象,严重的影响作物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以致无法正常生长。通过在盐碱地上施加钙离子置换吸附在土壤胶体的钠离子,降低在作物根区范围的钠离子含量。同时近年来在新疆等地大面积推广的膜下滴灌开发利用盐碱地和防治次生盐碱化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许多就膜下滴灌水盐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