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9篇
  23篇
综合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41.
[目的]研究适宜葡萄园灌溉的田间滴灌布置模式.[方法]以吐鲁番地区成龄葡萄滴灌技术田间布置为对象,选取常用规格的滴灌带及其布置方式,对比分析葡萄园内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葡萄生长特征、光和特征、冠层温度以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结果]在吐鲁番粘壤土区,在相同的灌溉制度条件下,滴灌带为滴头流量2.7 L/h,滴头间距为40 cm的一沟双管布置除果实品质外在各项指标上均为较低水平;滴灌带滴头流量为2.7 L/h,滴头间距为40 cm一沟三管布置除果实品质外,各项指标均处于较优水平;一沟双管不对称布置方式在众多指标对比中较一沟双管布置优势较为明显,与一沟三管布置方式比较,在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推广价值.[结论]在吐鲁番地区成龄葡萄园内滴灌带的田间布置方案中一沟三管布置和一沟双管不对称布置方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2.
通过分析各模型求取的光合参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接近程度,探讨了各模型在葡萄光响应曲线研究中的适用性。为了筛选适合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光响应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表明:指数函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不能解释光饱和区域的光抑制现象。二次多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葡萄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但各项光合参数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且有违背常识错误。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虽能解释光饱和区域的光抑制现象,但拟合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实测值。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求解得到的各项光合参数均接近实测值,并且能很好地体现葡萄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响应曲线,尤其是在光饱和区域。吐鲁番地区葡萄光响应模型宜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其拟合求取的葡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分别为10.627、1 178.362、67.487、2.943μmol/(m~2·s),初始量子效率为0.05。  相似文献   
43.
【研究目的】为了进行苜蓿浅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示范,确定出适宜的苜蓿优质高产的浅埋滴灌布置方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模拟田间毛管不同埋深和不同间距下的水分入渗特征,采用大田试验进行验证,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DRUS-2D模拟结果可靠,可用于模拟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鉴于埋深5 cm和埋深20 cm时,间距为60 cm时能获得较优产量,且产量相差不大,且由于埋深为5 cm时更容易进行浅埋作业,建议在该地区采用地下滴灌埋深为5 cm,毛管间距为60 cm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4.
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作为新疆吐哈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受到干旱少雨、蒸散量大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在水肥管理上存在着灌溉定额过大和高耗低效等问题。采用滴灌水肥技术,通过对不同水肥条件下葡萄园土壤耗水量和产量的监测,分析水肥耦合效应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效应对葡萄的产量影响较大,在节水不超过56%、节肥25%左右时,滴灌葡萄适宜的灌溉定额在8 250 m~3 hm~(-2)~9 000 m~3 hm~(-2),施肥水平在300 kg hm~(-2)~450 kg hm~(-2),可以获得较高的葡萄产量。以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葡萄产量(Y)与灌水量(W)、施氮量(F)的关系,得到数学模型:Y=-9 197+10.04W-7.713F-0.000 6W~2+0.010 4F~2+0.000 9WF,对数学模型求极值可得到最佳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 736 m~3 hm~(-2)、390 kg hm~(-2),最高产量可达到34 393 kg hm~(-2)。  相似文献   
45.
Green—Ampt公式在层状土入渗模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Green-Ampt入涌模型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概述了目前对Green-Ampt入渗模式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沙层阻水,浑水入渗,间竭入渗和降雨入渗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Green-Ampt公式在这些方面应用中参数确定方法进一步探讨,为在黄土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6.
对新疆库尔勒灌溉实验站香梨地不同灌水技术处理的土面蒸发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和土面蒸发强度与土壤耗水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整个生育期的平均土面蒸发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喷、小管和环管,其累积土面蒸发值分别为116.05,104.53和89.60mm。各处理棵间相对土面蒸发强度与0-2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显著,呈二次递增规律。土壤耗水强度在生育期内整体上呈现从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大小顺序依次为微喷、环管和小管,且土面蒸发强度均随着土壤耗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香梨地在不同灌水技术下土壤温度的监测,分析了不同灌水技术下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日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5 cm土层深度上,环管、小管和微喷分别比对照温度(25.1℃)平均高出2.3℃、0.8℃和1.5℃。各处理温度增幅均在5 cm表层最大,其大小依次为环管>小管>微喷>对照,最大差值分别是5.5℃、5℃、5℃和4℃。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表层5~10cm土层在花期到坐果期增幅大于其它时期,各处理中环管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上的温度均值大于其它各处理,小管和微喷在不同的生育期土壤温度有所差异,而对照在各处理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深度上均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均能改善地温。  相似文献   
48.
干旱区香梨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香梨地在滴灌条件下香梨树茎流速率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香梨树茎流速率连日变化和日变化趋势以及茎流速率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香梨树茎流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流在早8∶00时开始启动,而后迅速上升,在12∶00-17∶00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至最低值,最大值约在17∶00,值为3.45L/h。茎流速率连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多峰变化规律,从早8∶00时开始迅速上升且在12∶00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较大茎流速率的时间较长,基本保持在5h左右,其昼夜差值约3.3L/h。香梨树茎流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0.779、-0.587和0.186。其中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0.776+0.003 X1+0.064 X2。  相似文献   
49.
对新疆节水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的新疆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新疆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并对今后节水技术应用的宏观区域发展布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0.
新疆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水土流失类型,分布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结合新疆干旱绿洲区的特点,提出了新疆水土流失防治的综合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