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1.
烤烟是贵州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但是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3种RNA病毒在贵州烤烟产区造成巨大损失.3种病毒引起的症状相似性造成了田间诊断的困难.针对贵州烟区的样品,开发了一套包含了靶向3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特异性片段的RT-PCR检测方法.3对引物涵盖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T...  相似文献   
72.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灌浆期对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基因型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筛选能快速鉴定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相似文献   
73.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PU2,60%种肥 + 40%追肥)、普通尿素分层施肥(PU3,上层 20%N +中层 30%N +下层 50%N)、缓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PU)掺混分层基施[上层 20%N(普通尿素)+中层30%N(配施)+下层 50%N(配施),PCU1(PCU ∶PU=中 3 ∶7、下 3 ∶7)、PCU2(PCU ∶PU=中 5 ∶5、下 5 ∶5)、PCU3(PCU∶PU=中 3 ∶7、下 5 ∶5)、PCU4(PCU ∶PU=中 5 ∶5、下 3 ∶7)]共 8个处理。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分层基施和缓释 /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均能提高玉米吐丝期和灌浆期 10~ 20和 20~ 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及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 CO 2浓度,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促进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普通尿素分层施肥相比,缓释 /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效果更好;各处理中 PCU4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 23.55×10 3 kg·hm-2、190.85 kg·hm -2、0.54、63.18 kg·kg -1和43.53%;缓释 /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PCU4处理 2017和 2018年产量最高,分别为 13 899.08和 12 439.35 kg·hm -2,经济效益分别为 17 022.24和 14 832.65元·hm -2。综上所述,普通尿素分层施肥和缓释 /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能增加玉米吐丝期后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缓释 /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 PCU4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75.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76.
为引进和筛选适于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栽培的蓖麻优良品种,在常规栽培和覆膜栽培条件下,开展了蓖麻不同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庆地区供试蓖麻品种分别表现为中晚(淄蓖麻6号)及晚熟(淄蓖麻5号和淄蓖麻8号)特性,3个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且具良好的抗倒伏、抗病虫能力。覆膜栽培可提早出苗,加快生育进程,改善茎秆生长、分枝能力、穗部性状和结果能力等生长发育性状,显著提高蓖麻产量31.58%~42.81%,其中淄蓖麻5号和6号产量分别为3 048.70 kg·hm-2和2 849.61 kg·hm-2,显著高于淄蓖麻8号(2 431.33 kg·hm-2)。中晚熟品种淄蓖麻6号可通过研究与应用密植技术,进一步提升其主穗和一级穗的数量,充分发挥产量潜力;针对晚熟品种淄蓖麻5号和8号,可研究应用适时早播和促熟技术,延长生长周期,提高籽粒成熟度与产量。  相似文献   
77.
为了准确鉴定贵州烟区靶斑病的病原,明确其融合群划分,初步测定低毒杀菌剂戊唑醇的室内毒力;从贵州开阳暴发靶斑病严重的烟田分离纯化病原菌菌株,开展显微镜形态观察和ITS分子标记测序,进行回接致病力分析,然后根据贵州菌株与参考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融合群划分,最后开展7个浓度的戊唑醇培养基抑制菌丝生长的试验,并根据抑制率计算半致死率(EC50);共在贵州开阳烟区获得靶斑病病原菌纯培养菌株15株,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菌丝的“T”型分枝结构,菌株长度约700 bp的ITS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上的立枯丝核菌参考序列存在高相似性,回接健康烟苗也可以产生症状相似的坏死病斑,贵州菌株全部与融合群AG-3的参考序列聚集在一起,戊唑醇对1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EC50均小于0.003 mg/mL。由此可知,开阳等贵州烟区近年暴发的叶斑类病害确定为靶斑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属于国内大多数烟区报道的融合群AG-3,戊唑醇对其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以开展后续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明水杨酸、芸苔素内酯、S-诱抗素和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靶斑病的效果,为生产上防控烟草靶斑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测定黄腐酸、S-诱抗素、水杨酸、0.01%芸苔素内脂可湿性粉剂4种诱抗剂对烟草靶斑病的抗病性、防御酶活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4种诱抗剂均能提高引起烟草靶斑病的立枯丝核菌的抗性,其中S-诱抗素和水杨酸诱导抗病效果最佳,分别为61.62%和56.61%;S-诱抗素显著增强烟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能减少致病菌对烟叶细胞膜的损伤程度;4种诱抗剂都能促进烟株生长,其中S-诱抗素和水杨酸对烟株农艺性状改善效果最佳。【结论】诱抗剂通过提高烟叶防御酶活性、提高烟叶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同时促进烟株生长以提高其抗病性,S-诱抗素和水杨酸对烟草靶斑病的诱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9.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飞翔的洞庭     
八百里洞庭,伴四季更替,随江水涨落,任农耕渔牧,千百年来,已经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洞庭。走进冬季的洞庭,我们需要变换很多的视角和重新定位传统的概念,才能够透过重重雾霭,抛却历史的印记和洪水带给我们的伤痛,静静的领略到“朝晖夕阴”、“云蒸雾绕”之外,那一个完美的、飞翔着的候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