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mpunctata L.在江苏各地数量不多。为利用七星瓢虫,除加以保护外还须进行人工饲养,以补充其自然种群数量的不足。我们利用早春田间的各种蚜虫对七星瓢虫进行小型集中饲养,然后释放于田间,对于控制留种苕子,棉苗等的蚜虫有一定的效果,对防治小面积作物及温室、塑料棚等的蚜虫亦有其可取之处、故简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耕作措施对江苏棉麦二熟田天敌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88年在江苏省盐城棉、麦二熟田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和棉花的收割及收割前后的耕作措施是影响害虫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夏季大麦收割后大量天敌随麦株运走,如将收割下来的麦株在田间放置一定时间,天敌就可逐渐转移到棉株上而保留下来,棉花收获后,原有捕食性天敌即大量转移或死亡。棉茬地种植越冬作物,增加地面覆盖是保护天敌越冬,大量增加来年天敌数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黑盲蝽在棉花各生育期对叶、蕾、铃各器官的为害量或为害程度和田间盲蝽群体的密度呈正相关,而个体平均为害量则和群体密度呈负相关。若虫自然群体平均每头破叶4.71片,或可为害2.6—3.7个蕾,或1.93个铃,按成活个体计算则为害量可增加3—5倍。为害损失一般成虫期大于若虫期,蕾铃期大于真叶期。损失因素不在于叶片受害后形成的“破叶”,而是受害幼蕾幼铃超过正常的脱落所引起的减产和晚收。田间百株百头盲蝽群体,其为害损失,真叶期可达2.5—7.7%,蕾期6.2—18.8%;铃期9.1—15.1%以上;各生育期连续为害,产量损失为16.9%。  相似文献   
14.
15.
中黑盲蝽对花铃期棉花危害的损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棉中黑盲蝽对棉花的为害损失情况(张永孝等1986,张英健等1987)已有报导,而对于致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则尚未有过详细研究。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中黑盲蝽为害花铃期棉花的各危害因子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拟明确其主、次要致害因子,为中黑盲蝽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地危害轻重因不同地区和年份而有异,除与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外,亦与其天敌,特别是卵与幼虫的寄生天敌数量有一定关系。目前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中,用赤眼蜂以消灭其卵已获得肯定的效果。但各地使用的赤眼蜂种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获得的效果也颇不一致。查明本地稻纵卷叶螟卵自然寄生天敌的种类,以确定不同蜂种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等,颇有必要。本文报导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不同类型的水稻田中于稻纵卷叶螟卵期随机取样采集卵粒,然后分别置于小指形管中,每管一卵,逐日除去孵化卵粒,留下寄生卵,观察记载寄生天敌的羽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卵寄生蜂的调查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用于防治棉铃虫的赤眼蜂种类及自然寄生于棉铃虫卵内的赤眼蜂种类颇不一致,如美国系采用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 minutum Riley作为防治棉铃虫的蜂种,该种亦系自然寄生于棉铃虫卵内的种类。苏联则曾用广赤眼蜂T.evanescens来防治棉铃虫。而在英国有人认为棉铃虫卵寄生蜂=系T.lutea,但该种已不属于赤眼蜂属。我  相似文献   
18.
1960及1961年春季,在江苏省洪泽湖、南京等地区对小地蚕进行田间生态調查。方法是按地形及地面植被,在蔬菜、玉米、(艹冏)麻及休閑地等十一种地貌,选代表性地块进行定期(三天一次)的系統調查;每次取样5—10个,每样1平方米,深5公分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开拓植物油复配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应用范围,我们与有关单位协作,用植物油复配剂对棉花红蜘蛛、红铃虫和棉蚜三种害虫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获得良好结果。 防治棉红蜘蛛试验:1983年在棉花红蜘蛛发生期间,采用定株定叶挂牌标记的方法,设单用、复配和不施药(空白对照)等6个处理,以株数为单位,重复5次,随机排列。施药前逐株逐叶查明虫量,分别记录成螨和若螨。按规定用药量加水200斤,用长江10型喷雾器喷雾。施药后1天和3天调查虫口数量,计算校正防效。试验结果(表1)表明,苦楝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