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药剂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药剂并制订防治方法,选择5种药剂,采用药剂拌种和拌种+喷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25%精甲·咯菌腈和18%吡唑醚菌酯拌种处理对小茴香出苗安全,均能有效防治小茴香根腐病的发生,其中18%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优于6.25%精甲·咯菌腈。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分枝抽薹期和开花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其中喷施20%氟酰羟·苯甲唑的防效优于32.5%苯甲·嘧菌酯和80%代森锰锌。由此可见,小茴香根腐病的防治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选用18%吡唑醚菌酯拌种+20%氟酰羟·苯甲唑喷施对小茴香根腐病的综合防效较好,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2.
比较6种杀虫剂和3种杀菌剂与卵孢白僵菌的相容性,筛选出4种杀虫剂甲维盐、除尽、铁沙掌和康夫,用这4种杀虫剂的亚致死剂量和次亚致死剂量分别与1×107个孢子/mL的菌悬液复配后对甜菜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第2天,含甲维盐和除尽的亚致死剂量的复配剂校正防效分别达到了59.9%和90.7%,到第10天均达到了97%以上;含甲维盐和除尽次亚致死剂量的复配剂的校正防效在第2天时分别为49.9%和67.8%,第10天时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3.
张英英 《湖南农机》2013,40(1):53-54,56
LED作为一种新的光源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它的优势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用到的传统光源,随着资源的稀有化,绿色、节能的能源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新宠,LED主要用在照明领域,这次绿色革命也就从传统照明界开始,荧光灯管是传统室内照明的主要产品,荧光灯管的改造是很有时代意义的,LED光源应用到灯管上,不仅节能而且环保,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24.
概述了残膜分布的现状,分析了残膜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综述了残膜对土壤、作物的危害以及残膜污染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解决残膜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针对以增暖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变化导致气候变率增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发生更为频繁,造成人口、农业经济生产、基础设施风险扩大的现实,以2013年造成延安多地严重受灾极端降雨特性及其对梯田侵蚀影响严重为例,基于延安站多年逐日降雨资料和梯田侵蚀实地测量资料,分析了该极端降雨的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梯田侵蚀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延安2013年降雨总量达到959mm,比1951—2012多年平均降雨量高出448.8mm,其中7—9月降雨量达到761mm,占全年降雨量的79.4%,最大月降雨7月为568mm,达到万年一遇标准;(2)延安2013年极端降雨侵蚀性降雨和暴雨次数多,暴雨总量大,同时降雨出现短历时中强度、中历时高强度、长历时强侵蚀弱输沙的新变化;(3)延安2013年极端降雨下连片梯田侵蚀剧烈,侵蚀模数和相对高差与汇水面积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梯田中下部侵蚀严重,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到54 049.50t/km2,该研究可为水土保持农业梯田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将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有效应对该类极端降雨采取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及适应性调控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白芍根腐病病株和健株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与白芍根腐病之间的关系,为白芍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研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芍健株和病株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序,并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芍健株相比,病株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显著增加。病株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病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Sumer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株,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Ethylomirabil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Chthoniobacter、Subgroup7、Saccharimonadales在病株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高于健康植株。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  相似文献   
27.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15年的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4种不同耕作措施下不同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等4种参与碳循环土壤酶,并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与土壤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NT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别较T处理增加了16.3%、28.26%、41.88%、37.04%,NT、TS处理较T处理各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0~30 cm土层,NTS、TS、NT处理与T处理相比,蔗糖酶分别提高了33.84%、21.59%、25.15%,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0.90%、13.43%、12.69%,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9.13%、17.39%、4.34%,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81%、2.08%、3.65%;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与各形态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增加对有机碳积累作用最显著,有助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土壤纤维素酶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过氧化物酶有利于总有机碳的积累。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是适宜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减少碳库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木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愈加显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其控制水土流失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对植树造林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9.
不同耕作措施对春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连续15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4种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0-30cm土层中,与T处理相比,NTS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分别增加了45.28%、60.05%、42.86%、23.75%、31.79%;NT与TS对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效应.2)相关分析表明五种酶活性除蔗糖酶与过氧化物酶外,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3)生育期与耕作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生育期对上述研究的5种酶活性影响极显著,耕作措施对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影响极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及脱氢酶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30.
2013年黄土高原延安地区发生的极端暴雨导致水土保持工程损毁严重,因此急需研究不同类型梯田抗御暴雨侵蚀防蚀效果。选取安塞县同一地区典型梯田—大棚、梯田—大田和梯田—水窖—苹果3种具有不同水沙调控措施梯田,根据暴雨前后野外监测资料,分析比较了3种梯田抗御暴雨侵蚀灾害的能力。结果表明:带有水沙调控措施的梯田防蚀效果明显好于无水沙调控措施的梯田。梯田—水窖—苹果侵蚀最轻,各阶梯田侵蚀等级均在中度侵蚀以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仅为2 177t/km2;梯田—大棚由于在大棚基部修建有排水渠道其侵蚀程度次之,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8 269t/km2,但棚面集流效率高使得各阶梯田土壤侵蚀等级都在极强度侵蚀以上;梯田—大田侵蚀最严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 921t/km2,由梯田顶部到底部土壤侵蚀逐渐加重,最下部3阶梯田累积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85.02%。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在梯田上因地制宜修建水沙调控措施,以调节水沙时空分布,保障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