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1.
 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了8个水稻品种不同叶位连体与离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全展后(或离体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可明显划分为相对稳定期和速降期两个阶段。离体与连体叶片、不同叶位叶片间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测定其他34个品种幼苗期离体第6叶和连体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并进行若干方程曲线拟合表明,用多项式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系数最大(r=0.9619,P< 0.01)。用该拟合方程对另外10个品种剑叶的光合功能期估算并与实测值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估算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实测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8和0.9913(P < 0.01)。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杂种小麦碳同化特性及籽粒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春季小麦返青后的各生育期中,供试化杀型(CHA)杂种麦优4号和T型三系杂种麦优1号与亲本和对照相比,在群体光合速率(CAP)、群体叶源量(CLSC)和叶面积指数(LAI)上都表现明显杂种优势,这些优势随生育进程呈逐渐增强趋势。杂种小麦在返青后各生育期的群体干物重(PDW)均优于亲本。CLSC与PDW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CLSC可作为反映群体物质生产力大小的可靠指标。供试杂种在籽粒产量上的优势亦较明显,其平均优势(AH)大于超标优势(SH)。麦优4号、麦优1号的穗数、粒数、粒重三产量构成因素的AH均为正值,SH在麦优4号中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为正值,穗粒数为负值;在麦优1号中则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为正值,千粒重为负值。麦优4号的籽粒产量优于麦优1号。杂种小麦在CAP、CLSC上的明显优势是其获得PDW优势及籽粒产量优势的重要生理基础。本文还就杂种光合优势和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玲  张荣铣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23-25,62
抽穗期施氮肥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全氮含量、总可溶性蛋白质量及游离态氨基酸与游离态赖氨酸量等。15N丰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氮素积累的总量逐渐增多,但含氮量却逐渐减少;籽粒发育过程中前期阶段是氮素积累占主要地位,后期是光合产物积累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小麦种光合作用对光、温、CO2及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荣铣  沈允钢 《作物学报》1995,21(2):161-164
本文以三个典型的小麦种为材料,对其部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一粒小麦及节节麦的光饱和点都在1050μEm^-2s^-1左右,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光饱和点为850μEm^-2s^-1左右。饱和光强下野生一粒小麦和节节麦的光合速率分别比中国春高36.3%和27.2%。光合作用最适温度野生一粒小麦和节节麦均在35℃左右,较普通小麦中国春高(中国春为30℃左右)。在100至300ppmCO2浓  相似文献   
16.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光合功能衰退的生理原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小麦种旗叶的光合功能期以野生一粒小麦最短,粗山羊草次之,普通小麦扬麦158最长。反映光合机构“光碳”运转平衡状况的RjBPcase活性/PSI,PSⅡ活性比值以AABBDD明显高于DD,DD又高于AA。在叶片老化期间尤其中后期,AABBDD具有相对高的SOD,CAT活性,低的O^_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而DD,尤其AA的SOD,CAT活性较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PSII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自然衰退过程中光合膜特性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在光合功能可逆衰退阶段中,类囊体及PSⅡ颗粒电子传递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多肽组分也维持相对稳定.进入光合功能不可逆衰退阶段后,PSⅡ活性呈快速下降趋势,PSⅡ的OEC33kD、OEC17kD、CP43等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降解;在接近自然强光(1 00O、1 800μmol E·m-2·s-1)的光照处理下,不可逆阶段PSⅡ活性下降的速度明显比可逆阶段快,人工极强光(2 500、3 000μmol E·m-2·s-1)处理下2个阶段PSⅡ活性均显著下降;在光合功能衰退可逆阶段,与单纯光逆境胁迫相比较,高温强光逆境下SPⅡ颗粒活性下降更加显著,OEC33kD、CP43也出现不同程度降解,在光合功能衰退不可逆阶段,由于PSⅡ颗粒对光温敏感组分已基本降解,抵御光温逆境损伤的能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小麦群体光合碳同化作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春季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CPR)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于孕穗至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氮素用量处理CPR的峰值大小、峰值出现时间和高值持续期不同。群体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CPR pa)与氮素用量呈显著负相关,高氮条件下CPR的提高主要起因于其群体叶面积的增大和冠层光截获率的增加。叶面积系数(LAI)随氮素用量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但高氮处理生育后期LAI的衰减速率较快。CPR与同期及相邻生育时期的LAI呈显著正相关表明,CPR与LAI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生育中后期 CPR 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氮素处理生育期间群体干物质的累积量与CPR的表现相似,CPR与同期及下一时期的群体干物质累积量成显著正相关。供试氮素范围内,整个春季生育阶段的群体叶源量(CKSC)随氮素用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施N 225kghm-2处理群体叶源量最高,与开花期CPR、开花 蜡熟CKSC和同期CPR及LAI衰减速率的表现趋势相同。表明提高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延长其高值持续时间,对于增加整个春季生育阶段的群体碳同化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与籽粒灌浆进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小麦品种扬麦 5号为对照 ,研究了高产小麦品种莱州 953旗叶的光合气体交换特征、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及灌浆进程。结果表明 ,两个小麦品种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肉导度和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动态基本类似 ,呈单峰曲线。与对照品种扬麦 5号相比 ,高产小麦品种莱州 953的上述光合参数较高 ,且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也较长 ,叶源量大。莱州 953花后旗叶光合功能持续高效 ,光合与灌浆同步兴衰 ,这是其高产的光合生理特性之一。此外 ,莱州 953的饱和光强、量子效率、碳酸酐酶活性较高 ,CO2 补偿点较低 ,因而对环境因子光和 CO2 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藻类叶绿体DNA和基因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体遗传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末,Strasburger最早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够分裂,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成了分裂的叶绿体分别进入子代细胞。同时其他研究者也认为,叶绿体是已经存在的质体分裂形成的。随后,Baur和Corrne认为紫茉莉枝条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斑性状是由母本细胞质传递的,与核基因没有直接关系,从而产生了叶绿体自主性遗传概念[1]。现已逐步知道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叶绿体遗传应属于半自主系统( Semiautonomous system)。在应用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