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1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梭梭不同密度与配置固沙效果风洞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干旱荒漠区典型的固沙造林树种。文中利用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雨养条件下梭梭不同适宜造林密度在均匀、随机、一行一带和两行一带4种配置模式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在4种配置模式下,梭梭林下沙面均表现为风蚀,林带后为堆积;不同配置梭梭离上风向越远,林下风蚀深度越小,带后堆积越大;在相同风速下,两行一带最不易风蚀,随机配置最易风蚀;在低覆盖度条件下,行带式配置固沙效果明显好于均匀和随机配置;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2.37%时,行带式配置固沙效果与其它配置相比,固沙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粉尘已成为中国北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植物可吸附和截留大气中的粉尘,对其滞尘能力的研究可为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本研究观测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山桃(A. davidiana)和中华钙果(Cerasus humilis)的叶形状,用面积仪测定面积、周长、长、宽,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叶面附属物及微结构;采用“收集-清洗-过滤-称重”的方法收集叶面滞留的粉尘;比较分析叶的形状、大小及其微结构与其滞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蒙古扁桃滞留小于10 μm的颗粒物能力相对较强,中华钙果滞留粒径大于10 μm(PM10)能力相对较大。叶的单位面积滞尘量是蒙古扁桃>中华钙果>山桃。叶面微结构影响叶面滞留粉尘的能力,粉尘主要滞留在叶毛周围,镶嵌在叶面沟状结构和气孔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叶长成负相关关系,与叶宽/叶长之比值成正相关系,其中叶面积和叶长对滞尘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
为揭示柽柳灌丛在退化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采用时间代替空间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民勤湖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退化程度灌丛沙堆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15个指标值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容重增大,有机质和阳离子代换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含水率、全盐含量和电导率减小,pH值保持平稳;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容重增大,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减小,全盐含量和电导率5~10cm土层较大。2)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减少或降低趋势,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少或降低,而且除个别土层外,整体都呈显著性变化。3)除土壤含水率和pH值与其余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理化性质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生物学特征之间也呈显著性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学特性间的相关性除个别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相关。研究区的柽柳在退化灌丛沙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基本都出现衰退现象,建议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和选择恢复保育措施时要将植被与土壤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4.
五种生物质炭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北方5种农林废弃物水稻壳、果壳、花生壳、玉米秸秆和竹子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质炭,分析生物质炭的基本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种生物质炭呈碱性,炭化结构清晰良好,呈疏松多孔结构;竹炭的pH值、灰分含量、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秸秆类炭和壳渣类炭,500℃热裂解条件下竹炭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花生壳炭平均孔径最大且为多孔隙结构,表明有最佳的组成与结构用于重金属的吸附固定。  相似文献   
25.
热平衡茎流计在荒漠灌木植物耗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首先对茎流热平衡技术测定植株茎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4种干旱沙区常见造林灌木的日耗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同时观测的气象因子的分析,揭示植物耗水与太阳辐射、气温和大气湿度等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在西北干旱沙区,预测这4种植物蒸腾耗水的方程。  相似文献   
26.
以大花白麻和罗布麻为对象,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0%、5%、10%、15%、20%、25%、30%、35%)、对应的渗透势(-0.05、-0.15、-0.30、-0.49、-0.73、-1.03、-1.37 MPa)作为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不断增加,使种子萌发期含水率减少,大花白麻和罗布麻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推迟了发芽日进程,也抑制了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鲜重,各项指标在25%~30%时受抑制程度最明显,罗布麻受抑制程度<大花白麻。在PEG溶液浸种处理的种子复水后仍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发芽高峰期在2~3 d。大花白麻和罗布麻胚芽长、胚根长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浓度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罗布麻种子抗旱性>大花白麻,大花白麻和罗布麻最适宜萌发的PEG浓度范围分别为0%~20%、0%~25%。该研究结果可为干旱荒漠区盐碱地人工辅助改良草本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27.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氮、磷比(1.25~1.75)∶1,栽培3年后采收利用的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8.
荒漠灌木侧影面积的数字化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株侧影面积是评价其防风固沙效能的重要指标,同时在植被粗糙元密集度计算中,如何得到更准确的侧影面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尝试采用数字图像法对3种荒漠灌木进行了测量,重点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比较了数字图像法与其他2种方法的优劣,并初步分析了侧影面积、冠幅与疏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数字图像法操作相对复杂,测定结果稳定性相对较差,但避免了枝叶间的大量孔隙,测得的侧影面积更接近真实值;参照物面积与相机焦距对测定结果影响不显著,而参照物位置、拍摄角度与容差则相反,背景干扰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3种荒漠灌木的冠幅与其侧影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植株疏透度与冠幅和侧影面积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生态输水对石羊河尾闾湖区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勤青土湖人工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阻止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进一步合拢以及保护民勤湖区绿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民勤青土湖人工输水前后植被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生态输水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种从9种增加到14种;生态输水起到了增加植物种的作用;同时改变了种群结构和长势,如加速了建群种白刺的衰退,促进盐爪爪和芦苇大量发育,植被和土壤特征有朝着盐生草甸演替的趋势;尾闾湖区水分侧渗促使深根性灌木明显恢复;输水导致距水源500m范围内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输水的侧渗范围小于500m。  相似文献   
30.
在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及时了解植被和土壤环境在特定区域的关系有助于预测植被群落的演替变化。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边缘沙拐枣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民勤绿洲边缘沙拐枣群落出现14种植物,分属7科14属,物种组成贫乏,科属组成较为分散,结构简单。除了pH和电导率之外,沙拐枣群落土壤其他因子在各样带之间差异不显著。整体上看,沙拐枣群落生境土壤水分条件差,养分贫瘠,以粗化呈弱碱性的风沙土为主。冗余分析表明,电导率和pH对沙拐枣群落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沙拐枣是干旱区优良的固沙造林树种,建议在选择造林地时要考虑土壤盐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