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7篇
  20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产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试验目的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生态与环境因素。因此,水分的供应与作物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灌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分的供应情况,并最终实现影响作物的产量,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春玉米的相关实验,探明春玉米的最佳灌溉方式,进而为制定高产种植灌溉模式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2—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构建出一种“冬小麦||菠菜/棉花—大豆(或西瓜)”多熟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小麦复种和单作棉花受灾后补救的效益。平均年光能利用率达0.54%,比大田单作棉花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84.2%;且可利用日照时数、可利用太阳辐射量、可利用生理辐射量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71.6%以上;生长期利用率比大田单作棉田提高了71.3%。在棉田受到较严重的冰雹灾害情况下,年平均总产值18998.7元·hm2,不仅高于未受雹灾的单作棉田12.5%,比受灾单作棉田高145.9%,平均纯收入为7632.3元·hm2,虽然比未受灾单作棉田的纯收入低20.2%,但远远高于受雹灾的单作棉田以及受灾严重又复播玉米田的纯收入,平均增收8144元·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的机采棉最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0年4~10月采用76 cm等行距地膜种植,设置9×104株/hm2(A)、12×104株/hm2(B)、15×104株/hm2(C)、18×104株/hm2(D)、21×104株/hm2(E)5个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LA)、冠层开度(DIFN)、光截获率(PAR)、冠层温度、湿度、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冠层结构、冠层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现为E>D>C>B>A,冠层开度则基本呈现出A>B>C>D>E;各处理的光截获率在空间上基本上呈现出“V”型变化趋势,且密度越大,冠层内平均温度越低、平均湿度越高。当处理水平为15×104<...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对阿勒泰地区春玉米播种期和种植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并基于Kriging插值法,分析近5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春玉米播种期及种植布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近50年≥10℃积温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现象,其倾向率分别为0.3、1.3、1.6 d·10a-1和57.1℃·10a-1,且突变年份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各县市春玉米播种期提前3~8 d,生长季延长6~11 d。突变前青河东部不能种植春玉米,晚熟品种不能种植或种植风险较大。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春玉米不同熟性品种可种植区逐渐东扩,各县市春玉米在品种熟性上均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由不能种植到种植早熟、早熟向中(晚)熟、中晚熟向晚熟品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于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复播大豆品种.[方法]2013年在伊宁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8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黑河35号产量最高达3 160.7 kg/hm2,其次为黑河45号为3 081.17 kg/hm2和黑河43号为2 973.43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荚数>株高>茎粗>空腔数.[结论]适宜于伊犁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品种为黑河35号、黑河45号和黑河43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新疆喀什地区杏棉间作棉花获得高产高效优化田间配置提供实践与理论依据.[方法]在树龄为5年的杏树行间种植棉花,研究杏棉间作系统棉花冠层小气候特征及棉花产量边际效应.[结果]一天之中杏树遮荫最大长度为6.5m,间作棉花全部被遮荫,正午最小值为1.82 m,边1行棉花受到遮荫.间作棉花冠层日均光照强度不同行间均表现为边际负效应,其中树西1行边际负效应最大,其边际效应指数为- 47.50;,其余各行依次为树东1行为- 27.69;、树东2行为- 12.28;、树西2行为-18.93;,而且各行棉花冠层的光照强度大部分时间均低于棉花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间作棉花各行冠层湿度表现为离杏树越远湿度越大,棉花冠层温度则表现为树东2行>树西2行>中行>树东1行>树西1行,均在棉花的适应生长温度范围内.[结论]棉花不同行间产量差异显著,边2行棉花产量表现为边际正效应,比中行增产15.45;,边1行表现边际负效应,比中行棉花减产15.71;,杏树西边的棉花受果树遮荫的负效应影响更为明显,西边棉花平均比东边的减产12.9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伊犁河谷降水量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伊犁河谷10个站1961 ~2010年≥0℃和≥10℃期间的降水量为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伊犁河谷近50 a≥0℃期间和≥10℃期间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近50 a伊犁河谷≥0℃期间和≥10℃期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倾向率分别为14.7和11.2 mm/10 a,均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在空间上,降水量呈现平原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从变化的倾向率来看,≥0℃期间降水量在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变化趋势比山间盆地明显,而≥10℃期间降水量表现为山间盆地和丘陵地区比平原地区的变化明显.[结论]伊犁河谷近50 a≥0℃期间,尤其是≥10℃期间降水量的增加无疑对伊犁河谷旱地农业的增产具有极大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夏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夏大豆产量的影响,评价出最适宜伊犁河谷地区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农田的耕作方式,2012—2014年开展了冬小麦收获后土壤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和免耕(NT)四种不同耕作方式的复播大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养分和产量均表现出差异性。0~60 cm的平均容重以NT处理最大,达1.4 g·cm-3,分别比RT、T、TP处理高出2.2%、4.5%、5.3%。0~3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均以TP处理的最高,其平均值分别比T、NT、RT高出1.4%、3.8%、5.7%。30 cm以下各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虽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基本均表现为TPTRTNT。SOC、全N、全P含量表现为在0~20 cm土层以NT处理最高,20~40 cm土层以TP最高,T处理次之。TP和T处理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含量。大豆产量均表现为翻耕覆膜处理最高,分别比T、RT和NT处理高出15.2%、30.8%和31.9%。本试验条件下,虽然免耕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但翻耕覆膜措施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复播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棉花是新疆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实现了植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2009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140.9万hm^2,棉花总产达252.7万吨,棉花总产占全国的40%,棉花单产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