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冀黑芝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09~2010年连续2a参加全国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83.75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较对照品种冀芝1号增产23.60%,增产点次率为87.5%;生产试验中,5省7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029.30kg/hm2,较对照冀芝1号增产16.84%。粗脂肪平均含量为52.12%,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4.15%。该品种植株高,生长势强,籽粒乌黑,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并根据该品种的特性,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芝麻芽前除草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芝3号为试材,在播种后第2 d喷施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50%乙草胺和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种类对田间杂草防治效果以及芝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芝麻芽前除草的除草剂种类。结果表明:50%乙草胺对1 a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芽前除草效果较好,且芝麻产量最高(689.28 kg/hm2),对芝麻基本无药害,是较理想的芝麻芽前除草剂。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芝麻中也得到了应用.笔者概述了芝麻中常用几种分子标记RAPD、ISSR、SRAP、SSR和AFLP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论述了分子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芝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冀黑芝1号黑芝麻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母本、农家种“武宁黑”纯合体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系谱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单秆、叶腋三花、蒴果四棱、种皮乌黑,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耐)茎点枯病和枯萎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003~2005年河北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88.4kg/hm^2。,较对照品种冀芝3号增产22.32%,居参试品种第1位。茎点枯病和枯萎病抗性指数分别为一0.8和一1.6,达到高抗水平。籽粒脂肪含量53.58%,蛋白质含量23.33%。2006年12月通过河北省鉴定。  相似文献   
45.
为了改良现有芝麻品种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以早熟、优质白芝麻品种冀芝1号纯合体为亲本,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芝麻新品种选育,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54.25%、蛋白质含量为22.83%,均达到优质标准;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品种冀黑芝2号,抗病性较高;2013~2014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 256.40 kg/hm~2,较对照冀黑芝2号增产9.55%;2015年参加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生产试验,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1 285.20 kg/hm~2,较对照冀航芝1号增产13.20%。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2015年12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编号:国品鉴芝麻2016003号)。  相似文献   
46.
徐桂真  和剑涵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80-16181,16187
[目的]介绍冀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冀航芝1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地面多年系统选择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该品种在生产试验6省9个试点中平均产量1118.1kg/hm2,比对照冀芝1号增产10.71%;冀航芝1号2008~2009连续2年参加全国芝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51.15kg/hm2,居第2位,比冀芝1号(CK)增产15.14%,增产点次占78%;粗脂肪平均含量55.21%,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9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2.63%,居参试品种最低。[结论]该新品种植株高,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适宜在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陕西、辽宁中西部等省芝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7.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芝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芝麻中也得到了应用。本文概述了芝麻中常用几种分子标记RAPD、ISSR、SRAP、SSR和AFLP的原理和特点,着重论述了分子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芝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连作障碍是影响芝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探讨芝麻连作对土壤养分和酶活的影响,以及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浸提液对芝麻发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连续6年的定位小区试验,调查芝麻连作地土壤养分和酶活的变化,采用发芽试验分析土壤浸提液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连作会引起土壤养分和酶活整体的变化,而且各指标之间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连作1年的土壤养分、酶活、种子发芽率均与CK接近,连作3年时各指标均降至最低;土壤养分和酶活对芝麻的发芽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脲酶和全磷的影响最大。本研究为了解芝麻连作对土壤的影响、优化芝麻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了分析芝麻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特征,选用8个白芝麻品种,在全国13个试验点种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个芝麻品种在13个试验点的平均含油率、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分别为55.43%、38.88%、46.16%、8.63%、4.56 mg/g和2.70 mg/g。含油率随着纬度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在襄阳试验点的含油率最高,平均为57.50%,且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点;伊犁试验点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58 mg/g和3.60 mg/g,其他试验点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先升高再降低。说明襄阳适宜种植高含油率芝麻,伊犁适宜种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高的芝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