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甘肃省苹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健  陈臻  徐秉良  郭建明 《植物保护》2012,38(6):134-139
采用抽样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2010-2011年对甘肃省苹果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危害苹果的病害共22种,虫害40种,主要病虫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锈病、山楂叶螨、金纹细蛾、绣线菊蚜、康氏粉蚧、桃小食心虫等;其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省各市(州)均有发生,天水、平凉、庆阳、陇南为中度偏重发生,平均发病率达30%,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在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定西普遍发生,庆阳、平凉中度发生,山楂叶螨在天水、平凉、武威、庆阳中度发生,苹果绵蚜在平凉、定西轻度发生,庆阳中度偏重发生,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在酒泉、嘉峪关、张掖轻度发生。  相似文献   
92.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属卫矛科(Celastraceae)南蛇藤属(Celastrus),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其根皮提取物苦皮藤素为一组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酯类化合物,杀虫活性以胃毒为主,兼有拒食、麻醉作用,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3].杨征敏等对苦皮藤中的杀菌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表明其对黄瓜霜霉病、小麦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4].本文为探讨苦皮藤素的杀螨效果,于2003年6~7月进行了0.2%苦皮藤素水剂防治苹果园3种害螨的药效试验,以期为该农药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获得耐盐性较强的木霉菌株,本试验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耐盐性较好的木霉菌株,并设置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以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共获得4株木霉菌株,其中获得1株耐盐性较好的木霉T-B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分离获得的木霉T-B菌株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同时,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发现当NaCl溶液浓度为100 mmol·L~(-1)时,在培养时间段(3~7 d)内长枝木霉菌株的生长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产孢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较对照增加了9.17%,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木霉菌治理土壤盐碱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对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水杨酸、纳米硅、草酸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为百合生长期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测定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和诱导寄主抗性效果。[结果]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黑斑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43%,但处理百合叶片后,诱导百合产生较高抗病性。在100、50 μg/mL和25 μg/mL浓度下,纳米硅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55.55%、60.69%、48.57%。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使观赏百合叶片β-1,3-葡聚糖酶在第1 天达到峰值,纳米硅可以使过氧化物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草酸铵可以使苯丙氨酸解氨酶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的3.95倍、2.10倍和1.15倍;先诱导处理再接种黑斑病菌1 d后叶片组织内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处理7 d后田间诱导防病效果分别为35.38%、43.55%和31.07%;处理14 d后,与第7天相比诱导防病效果明显降低。[结论]水杨酸、纳米硅和草酸铵3种化学物质对百合均有一定诱导抗病作用,其中纳米硅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可达到48%以上。  相似文献   
95.
桃畸果病的发生及对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桃产区发现了一种由下心瘿螨(Eriophyes catacardiae Keifer)为害引起的桃果实病害,该病导致桃果实严重畸形。 2009-2010年对桃产区调查结果表明:下心瘿螨3月下旬到4月初出蛰为害,桃畸果平均发生率2009年为40.30%,2010年为73.65%,严重时高达86%。进一步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表明:被害桃果一些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受害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下降了55.3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了66.16%,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了64.95%,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了111.57%,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了53.46%。  相似文献   
96.
卡那霉素对黄河蜜试管子叶苗生长影响表现为减少毛根发生、主根根长、株高、单叶面积、单株生长量及增加主根根粗,而且随卡那霉素浓度增加,影响作用增强。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卡那霉素对毛根发生、主根根长、株高、单叶面积、单株生长量产生抑制的起始有效浓度分别为25~75 mg/L、50 mg/L、50~100 mg/L、50~100 mg/L、25 mg/L,在此浓度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平均每株毛根发生量、平均主根根长、平均株高、平均单叶面积、平均单株生长量分别减少19.985~25.741条、4.651 cm、3.986~5.651 cm、0.731~0.952 cm2、0.1 g。对主根根粗产生影响卡那霉素起始有效浓度为25~50 mg/L(P<0.05),在此浓度范围内,主根平均直径比对照增加0.011~0.012 cm。试验确定对幼苗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的卡那霉素有效浓度为50~100 mg/L。  相似文献   
97.
采用12C6+重离子辐射彩色马蹄莲,研究12C6+重离子辐射下彩色马蹄莲发生变异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与球茎萌发率、株高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组织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植株抗病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的适宜剂量为10 ~ 20Gy.同时应用ISSR技术对彩色马蹄莲进行检测分析,发现22条ISSR引物能扩增出121条谱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45%,辐射后球茎与对照差异表现为增加或减少了扩增片段.分析表明:12C6+重离子辐射彩色马蹄莲表现的影响主要为损伤和抑制效应,但适宜剂量范围内12C6+重离子辐射可作为彩色马蹄莲育种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8.
为优化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本研究以生产中的废弃物草炭、蛭石、牛粪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优化,分析了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等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木霉菌剂对辣椒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辣椒立枯病防治效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产孢量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接种量30%、透气性9层纱布、温度28℃、pH 5.6,通过试验分析,并确定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为影响产孢量的3个重要因素;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含水量64%、接种量27%、透气性9层纱布,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孢量高达8.4×108 cfu/g。从促生效果来看,土壤与木霉菌剂50:1的处理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与对照1(不施任何肥料)相比,其株高、地上鲜重、根系鲜重、基部茎粗、根系长度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4.90%、82.46%、89.19%、56.41%和46.62%;盆栽试验表现为施入木霉菌剂的辣椒粗壮、高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在病害防治试验中发现,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对辣椒立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防效达到54.8%,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相比,相对防效提高了12.5%。  相似文献   
99.
甘肃省大丽花病毒病病原鉴定及病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受病毒感染的甘肃省临洮县大丽花进行间接ELISA和鉴别寄主测定,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毒(CMV)是其病原之一。田间调查表明大丽花病毒病在甘肃临洮县发生普遍,发病率达36%;其主要症状有花叶、卷叶花叶、蕨叶和矮缩。不同大丽花品种之间病毒病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的8个品种中‘鹦嘴红’发病率最低,只有7.43%,而‘洮阳荷花’发病率最高,达到42.47%。大丽花感染病毒后叶绿素(a+b)比正常的下降了23.61%;在叶片组织病变观察中,发现叶片感染病毒后叶绿体内的淀粉颗粒含量增多且肿大,油粒增多,几乎占满整个叶绿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0.
微波诱变选育高效溶磷木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对木霉菌T6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微波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等参数对诱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是微波输出功率900 W,辐照时间70 s,且在此条件下得到8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突变菌株T6-9、T6-33、T6-93、T6-126、T6-157、T6-188、T6-196和T6-203。经过多代转接培养最后得到一株遗传稳定的溶磷木霉菌株T6-157,该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溶磷量为204.46 mg·L~(-1),与出发菌株相比,溶磷量提高了107.97%,植酸酶活性提高了57.35%,且突变菌株对土传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能力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