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水稻寡分蘖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分蘖由QTL控制,对植物侧生组织的研究表明,水稻分蘖的形成可能受激素的控制.以寡分蘖突变体G069与广亲和材料"02428"构建的1对近等基因系02428-ftl为对象,采用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此对近等基因系在分蘖前期的基因差异表达.经过片段回收,反式Northern杂交(Re-verse northern blotting)和测序分析,分离得到一个在"02428"中强势表达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水稻的cDNA和mRNA以及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但没有同源的氨基酸序列,说明该片段处于非编码区:电子延伸序列与多个水稻多肽序列高度同源,含有一个明显的蛋白激酶作用域,但未发现与已报道的基因同源.推测为一未知的调控蛋白.  相似文献   
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培育杂交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抗谱广、抗性强,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CBB23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复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16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苗期和孕穗期对21份重点株系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苗期和孕穗期都表现抗病。同时对3个不育系与其中5个株系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进行了抗性鉴定,所有组合在苗期表现抗或中抗,在孕穗期表现抗。对其中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个组合产量略低于对照两优培九,其余4个组合的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用于测配的3个株系C6201、C6271和C6351有望作为杂交稻恢复系在生产中应用。研究表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研究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虫害之一,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选育抗虫品种,【方法】本研究以携带有抗褐飞虱主效基因Bph14和Bph15的抗虫品系B5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材料,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38份重要材料进行了抗虫鉴定,在26份Bph14单基因纯合株系中,92.31%的材料抗性水平在中抗以上,6份Bph15单基因纯合株系全为抗或高抗,聚合有Bph14和Bph15双基因的6份株系抗性都达到了高抗水平。【结论】说明在育种进程中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展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N5088S/R 9—1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母本N50885经中国水稻研究所光温反应鉴定,属典型的光敏型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M5088S/R 9-1于1988年开始在湖北省作双季晚稻试种,表现高产、抗病、熟期适宜和适应性广。1989~1990年在湖北省农牧厅组织的两系杂交晚粳组合比较试验中,两年均居参试新组合首位,产量与杂交晚釉相当,比鄂宜105显著增产”。1988—1990年在生产上试种示范,亩产45O—500公斤,比鄂宜105增产15%以上。该组合繁殖制种符合商品化生产的要求,预计今后几年在湖北省…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茶野型粳稻雄性不育系鄂粳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恢保关系.鄂粳A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8%,花粉败育以典败为主,占98%以上,柱头外露率48.2%,异交结实率30%~50%,在武汉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播始历期为78~90 d,属感温性粳稻类型,配合力较好,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46.
利用SSR标记鉴别两系杂交稻鄂粳杂1号的真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鄂粳杂 1号及其双亲筛选了 10 0对SSR引物 ,筛选到的 5对特异引物能在鄂粳杂 1号中扩增出杂合带 ,并利用其中 2对引物对某县种子管理站送检的 2份鄂粳杂 1号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定。结果表明 ,2份样品与真的鄂粳杂 1号用这 2对引物扩增的DNA带型完全不同 ,可判定送检的鄂粳杂 1号样品是假冒的鄂粳杂 1号种子  相似文献   
47.
水稻颖花突变体是开展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暂命名为fon6(floral organ number).首先对突变体的花器官性状进行鉴定,然后利用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该突变体的特征为浆片颖壳化,内外稃和雌蕊增多,雄蕊减少并外露,雌...  相似文献   
48.
49.
以9311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三次回交以及两次自交,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建立起具44个株系的BC3F3群体.分别用连锁标记pTA248和基因内STS标记MXA21对抗性基因Xa21进行前景选择.用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248个SSR标记,进行两亲本之间的多态性分析,获得76个具多态性的SSR标记,用于背景选择.结果选到基因型背景回复到轮回亲本的73.68%-88.16%,且Xa21基因纯合的株系4个,分别为M071、M082、M086和M087.以Xa21的鉴别菌系菲律宾6号小种PXO99接种鉴定表明,9311为感(S),IRBB21为抗(R),中选株系M071和M082的抗性与IRBB21相同,为抗(R)级,M086和M087抗性略低于IRBB21,为抗到中抗(R/MR),这两个株系内单株之间抗性有差异.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中选株系与轮回亲本9311相似.以中选株系M086与培矮64S配制的F1和原组合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进行比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农艺性状相似.论文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综合利用以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润丰香占是以虾稻1号、华润2号和R825杂交选育的优质常规水稻(Oryza sativa L.)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郁、食味口感好,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针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认为该品种适合多种栽培方式,栽培上应适时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同时控氮增钾,提高抗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