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许多报道指出,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酯过氧化作用增强,生物膜系统损伤,是引起植物低温伤害的主要原因。但有关玉米低温伤害和SOD活性及膜酯过氧化作用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耐冷性不同的品种(杂交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和同一品种(杂交种)幼  相似文献   
62.
MOC抗旱剂叶面喷施增强玉米耐旱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花期玉米植株经MOC抗旱剂叶面喷施处理后,在干旱条件下减缓了叶水势,叶片S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及MDA和膜透性的增加幅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干旱胁迫下活性氧对膜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麻酸的氧化,从而保护了生物膜系统少受伤害,保证了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增强了玉米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63.
禾谷类作物叶子的生长主要是伸展,因而曾用不同类型的生长计进行研究。Acevedo等(1971)描述过一种最常用的测量叶子的仪器[线性可调差异变压器(LYDT)],但Gallagher等(1976)曾详细指出有关此技术的某些固有缺点。应用LVDF能显示一些玉米栽培品种在整个光照和黑暗时期,叶片几乎以不变的速度持续进行伸展(Hsiao等,1976)。在光照时期尽管水势实质上是下降的,但由于叶细胞中溶质的积聚,故始终保持着膨压。这些事实启示人们,若干不同植物的渗透调  相似文献   
64.
中耕培土为玉米栽培过程中田间管理之中心环节。随着生产上机械化栽培之推行和科学研究的进展,不少研究工作者对中耕培土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根据我们的初步试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表明,浅中耕和深中耕培土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大。浅中耕处理的三个供试验品种(白鹤、英粒子和双交种6122)的根系在地表层土内横向发展方面,一般都超过深中耕培土的处理,而深中耕培土的玉米根群呈圆锥形。浅中耕处理之植株,气生根出现地表面的时期比深中耕培土者来得早,但深中耕培土处理的气生根入土层次较淺中耕者多。因此对于白鹤、英粒子来  相似文献   
65.
玉米种子在1℃冷温下吸胀,与26℃常温下吸胀对比结果看出,冷吸胀使玉米种子受到伤害,显著降低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及胚根生长量,应用 BR 处理缓解了冷吸胀对玉米种子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66.
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以及矿物养分在体内的运转,是玉米物质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前人对此曾作了不少研究,然而,限于方法等原因,有些规律性问题提示得尚不够清楚,需要补充和论证。自同位素示踪在农业上应用以来,为深入开展这方面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提供了有力的测试手段。本试验,于1982~1983年利用~(32)P示踪法,通过土壤喂饲,茎部注射和涂抹叶片等方法,研究了春玉米(沈单三号)根系生育动态和吸收活力,研究了~(32)P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叶片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67.
玉米田间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田间整齐度是指作物群体株高分布的整齐程度。作物生产是在田间群体条件下的作物生长、发育和成熟,群体内个体间的整齐与否,必将给群体带来“量”与“质”上的差异,以至影响产量。关于田间整齐度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在稻、麦作物上已做了不少工作,而对玉米则研究得不多。目前在玉米生产上还存在出苗不匀,局部过密,地力不均等,造成田间整齐度不高,导致植株在群体内所处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一致,结果影响株型、穗型以及其它生理指标的不一致,产量因之降低。因此,田间整齐度在玉米高产栽培中是一  相似文献   
68.
本文过通1985~1986二年校内外结合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丹玉13号、沈单7号、朝23×5003三个单交种亩产600~700公斤的群体的光合作用系统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丹王13亩产630~640公斤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式为(?)=e~(35.3)x~(5.4)(130—x)~(3.5),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规律呈 S 曲线型,生物产量为1436~1554.8公斤/亩,经济系数44%;沈单7号720~730公斤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式为(?)=e~(-25.7)x~(4.2)(150-x)~(2.14),生物产量亩产1600~1700公斤,经济系数43~45%,并找出不同地区单交种的最佳密度与施纯氮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69.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综述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0.
水分胁迫导致玉米叶片乙烯(C2H4)释放和多胺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和中度胁迫下。玉米叶片的乙烯释放先缓慢增加而后下降,多胺的含量先降后升;重度水分胁迫下,乙烯的释放先是大幅度增加而后迅速下降,多胺则是大幅度下降而后缓慢回升。叶面喷施乙烯合成抑制剂AOAA(Amino oxiacetic acid)时,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片乙烯释放量受到明显抑制,低于对照水平,多胺含量转降为升;重度水分胁迫下,乙烯释放量和多胺的含量均接近对照水平。外源多胺预处理降低了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叶绿素、DNA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乙烯加速了水分胁迫下玉米植株的衰老速率,而多胺则有一个相反的效应。从而可增强玉米的耐旱性。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存在乙烯和多胺的相互制约关系,多胺可能参与DNA和蛋白质合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