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大蒜病毒病的病原,采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表现矮缩症状的大蒜样品分别用5对引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蒜样品中同时检测到洋葱黄矮病毒(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 stripe virus,LYSV)和青葱潜隐病毒(shallot latent virus,SLV)3种病毒,没有检测到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ar CLV)和青葱X病毒(allexiviruses)。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河南省OYDV分离物与SLV分离物在进化树上都单独形成一分支,其中OYD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8%~96.9%,SLV与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6.5%~88.5%,河南省LYSV分离物与墨西哥分离物的同源性达到99.4%,亲缘关系最近。试验中同时检测到3种病毒,说明河南省大蒜病毒病为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2.
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是核桃树的严重蛀干害虫,隐蔽性强,化学、物理防治方法难以奏效,昆虫病原线虫可以主动寻找寄主并在蛀道内建立种群,省工长效。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250、500、1000、2000和4000 IJs/mL)的2种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对核桃云斑天牛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线虫对天牛卵和幼虫的最终防控效果随施用剂量增大而增强。施用剂量为4000 IJs/mL的小卷蛾斯氏线虫和嗜菌异小杆线虫对该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65.0%和39.5%,对幼虫的最终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93.8%和82.4%;2种线虫在2000 IJs/mL剂量下对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48.8%和32.3%,对幼虫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85.9%和83.4%。从而说明,适宜剂量的昆虫病原线虫对云斑天牛幼虫的田间防控效果好于对卵的效果,可以作为云斑天牛的有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病毒病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基因工程技术可人为将抗性基因或部分片段定向导入植物获得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在玉米抗病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总结我国主要玉米病毒病及其病原种类的基础上,论述采用不同策略培育抗病毒玉米植株的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植物病毒基因序列的策略有病毒编码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RNA干扰(RNAi)介导的抗病性、人工小RNA(amiRNA)介导的抗病性3种,还可利用非植物病毒基因,包括寄主的抗性基因及来自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抗病毒基因如核糖体失活蛋白、核酸酶、2-5A体系的基因等;最后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抗病毒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优化玉米抗病毒育种工程、培育生产上可推广的抗病毒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核桃丰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近年来技术研究示范情况,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核桃丰产栽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包括园地选择、栽植技术、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李希胜  施艳 《森林工程》2010,26(4):85-89
基于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灰色评价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通过实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可为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黄淮地区是我国夏玉米重要产区, 近年来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黄淮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2021年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黄淮玉米产区大面积暴发流行, 危害损失之严重历年罕见?本文介绍了2021年度黄淮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分析了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假禾谷镰孢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运用ISSR-PCR技术揭示中国河南和河北省冬小麦区6个地理群体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筛选的17个ISSR引物对从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收集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根据群体扩增的结果,用POPGENE version l.32软件计算各项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用NTSYSpc version 2.11软件进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从9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这17个引物对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的166株假禾谷镰孢菌株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4个DNA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为218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16%。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13.76个条带,扩增产物大小在150-2 500 bp。POPGENE分析表明,6个地理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在58-208,平均为124;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4.79%-88.89%,平均为52.92%;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1548-1.3293,平均为1.2584。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地理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897-0.2069,平均为0.1548;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337-0.3257,平均为0.2368,这表明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河南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河南南部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最低,表明该地区假禾谷镰孢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相似性分析证明,河南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近,河南南部地区假禾谷镰孢种群和河南东部地区种群最远。6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71,群体内为0.8429,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2.6819,说明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6个地理群体总基因多样度Ht为0.1837,各地理群体内基因多样度Hs为0.1548,地理群体间基因多样度Dst为0.0289,这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6时,可将6个地理群体划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第Ⅰ类群包括河南北部、河南东部、河南中部、河北中部和河南西部地区,河南南部地区属于第II类群。【结论】河南和河北冬小麦区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6个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不同地理群体假禾谷镰孢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  相似文献   
18.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类包含多种进化保守的Atgs蛋白参与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该途径也参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产孢、孢子萌发和致病性过程。本研究利用模式物种已知的At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假禾谷镰孢菌中鉴定到29个Atgs,分属29种不同蛋白类型。细胞自噬核心调控机制相关蛋白Atg1、Atg6、Atg8和Atg9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tgs在丝状真菌间非常保守,符合物种进化的特点。通过假禾谷镰孢菌跟亲和与非亲和寄主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菌丝阶段相比26个Fp Atgs在侵染阶段的表达发生改变,其中Fp Atg1、2、3、4、5、7、8、9、13、22、23、28和Fp Vps34在侵染初期和中后期均诱导表达;Fp Atg6、14、17、20、24、29和Fp Vps15在侵染初期和中后期表达量均降低;Fp Atg10、11除在非亲和互作中后期表达量略有上调,其余阶段均显著下调表达;Fp Atg15、16在亲和互作初期诱导表达,其余阶段均下调表达;Fp Atg26、27在亲和互作初期下调表达,中后期诱导表达,而在非亲和互作初期表达量升高,到中后期下调表达。推测细胞自噬参与调控假禾谷镰孢菌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19.
草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园艺植物,已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由于草莓栽培主要依靠匍匐茎及分株进行无性繁殖,很容易感染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草莓衰退病。已报道的侵染草莓的病毒种类大约有30种,如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和草毒皱缩病毒(strawberry crinkle virus,SCV)等(Tzanetakis et al.,2010),其中大多数仅在局部地区发生(尚巧霞,2015),关于河南省引起草莓病毒病的病原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采集河南省不同地区的草莓病样,鉴定引起草莓病毒病的病原,并针对检测到的病毒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以期为河南省草莓病毒病的病原鉴定及其快速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甜瓜病叶CCYV积累量与叶片症状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的甜瓜叶片,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的症状表现与病毒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症状表现为黄化和重花叶的甜瓜叶片病毒含量基本一致,症状表现为轻花叶的甜瓜叶片中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