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限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本菊  任正隆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414-1421
 为研究西南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小麦优质育种问题,利用SDS-PAGE分析了四川几个主要育种单位近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种)的HMW-GS组成,测定了它们的蛋白质组分和主要品质性状。在46个供试的新品系(种)中,1和2*,7 + 8,5 + 10等亚基的频率分别为41.3%、58.7%和50.0%。供试材料在Glu-1基因座的品质评分平均为7.37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有8个品系(种)得分为10分,占17.4%。结果表明,近年来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群体中,优质谷蛋白亚基基因频率显著提高;粗蛋白(平均14.09%)和湿面筋(平均36.5%)含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良,年份间表现较为稳定;然而它们的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普遍较低而且在年份间极不稳定,是西南麦区品质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些性状显示了品种间的巨大差异,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育种加以改良。相关分析结果指出:品质评分与各品质特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湿面筋含量彼此显著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与沉淀值、降落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指出谷蛋白含量比粗蛋白含量对面包烘烤品质更重要。本研究指出,针对我国西南麦区的气候条件,在小麦的优质育种中,除注意优质谷蛋白亚基的引入、粗蛋白和面筋含量的提高外,还必须同时注意谷蛋白含量的改良、以及稳定时间、沉淀值和降落值的深入研究和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选体重 2 2 g左右的健康稚鳖 30只 ,平均分成 2组 ,分别饲喂Lys为 1 42 %、2 92 %的等能等氮饵料 45d。结果表明 :Lys缺乏组 (低Lys组 )晒背率、惊吓逃跑率、摄饵量 (P <0 0 1)、增重 (P <0 0 1)、蛋白质和赖氨酸沉积效率(P <0 0 1)、肝RNA含量 (P <0 0 5 )、肝重 (P <0 0 1)和肝L -Lys -α -酮戊二酸还原酶活性 (P <0 0 1)下降 ,腐斑率、加热器附近出现率和饵料系数高 ,当Lys水平提高到 2 92 % ,这些指标得以显著或极显著改善。根据生长试验结果说明 :赖氨酸是鳖的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缺乏引起鳖生长受阻、生活力和疾病抵力下降、体蛋白和肝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肝生长受阻和肝L -Lys-α -酮戊二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等缺乏症  相似文献   
13.
利用Wx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部分糯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出更多用于培育优质面条小麦的Wx基因缺失材料,用分子标记技术对260份中国核心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用SDS-PAGE进行了验证.筛选出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品种2份,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品种14份,得到1份不同于"白火麦"的Wx-D1蛋白亚基缺失的地方品种"秃芒麦".对它们的地区分布分析发现,长江以北各麦区的小麦品种Wx基因缺失多于长江以南各麦区,且分布更为集中.对收集的20对Wx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进行了筛选,并对PCR扩增条件和产物分析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3对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对Wx基因进行筛选的引物,且能用同一电泳条件对产物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渝麦13号(渝审麦2010002)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作母本,优质丰产品系R3301作父本杂交,在马尔康夏繁加代后2003年选出F5株系,2004-2006年进一步选择F6和F8株系,经重庆农科院特作所引进筛选定型后,以代号R210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抑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簇毛麦6VS. 6AL 易位染色体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在我国的小麦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含有Pm21 基因的小麦品种(系)开始感染白粉病。为探索含Pm21 的品种(系)感染白粉病的原因,本研究在6VS. 6AL 易位系与小麦品系(种)R14 和川农12 的杂交后代中利用分子标记CINAU17-1086 和CINAU18-723 辅助选择的遗传背景相对简单的F7 和F8 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病性表达。结果发现,在3 个含有6VS. 6AL 易位染色体的感病F6 植株繁殖的F7 近等基因系中发生了白粉病抗性的分离,分离比率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理论值。在随机选取的F7 感病小麦单株所繁殖的F8 近等基因系中,有7 / 13 的株系一致地重感白粉病,有6 / 13 的株系发生了抗白粉病的分离,其中2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3 感病︰ 1 抗病、4 / 13 的株系分离比符合13 感病︰ 3 抗病的分离模式。这一结果指出,小麦株系中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 的抗性表达受小麦基因组中的一对显性抑制基因所控制,该基因来源于小麦品种(系)川农12或R14,建议命名为SuPm21。本研究指出,在把外源基因引入小麦的研究中,有利的外源基因与不含抑制基因的受体遗传资源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梨外植体褐变与多酚氧化酶及酚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研究了苍溪梨、金花梨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总酚含量和组培褐变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两品种的PPO活力在1~9月间变化都成一单峰曲线,活力高峰出现在4月份。苍溪梨为111u,金花梨为150u,总酚含量两品种在不同的时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金花梨总酚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出现在4月份。同期组培褐变率表现为:两品种的褐变高峰均出现在5月份,苍溪梨为54%,金花梨为71%。分析三者的相关性表明:PPO活力、总酚含量与组培褐变率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其组培褐变率的高低取决于PPO活力和总酚含量两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由其中之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病优质抗早衰老"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育种的新方法,我们使用不育系黔1104A和恢复系R935作亲本杂交.经过冬播和夏繁的交替选择,选出R88,在四川省区试和国家区试中表现很好。2003年完成省区试并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川农19。该新品种分蘖力很强,成穗数高,具穗大兼成穗数多的优良特性,高产特性突出。同时,该品种含恢复基因,对T、K和Q型不育系都有很好的恢复作用。此外,根据我们的研究,它的2BS染色体臂上含有一个和分子标记Xgwrn410紧密连锁的抗条锈病新基因Yr34,对目前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表现高抗,是一个可利用的新抗原。该品种2003年获国家品种权保护,并被四川省政府推荐为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条锈病和白粉病生理小种的变异和新小种流行致使大范围利用的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源抗性屡屡丧失。为了寻找和培育新的抗源,以小麦高产育种品系A42912为受体,以我国西南地区白粒黑麦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和细胞学选育,成功培育了一个新的小麦-黑麦易位系T956-13。多重FISH+GISH技术证明,T956-13含有一对来自白粒黑麦的完整1RS染色体臂,是一个新的1RS·1BL初级易位系。用条中29、条中31、条中32、条中33、条中34以及水源系(SY)等10个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或菌系进行的接种试验证明,T956-13高抗所有接种的生理小种和菌系。田间育种圃内混合菌种接种鉴定表明,T956-13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出高度抗性。用T956-13和川农11(含Yr9和Pm8基因)以及川农17(含YrCN17和PmCn17基因)杂交,T956-13的抗病性表现为显性。在F2群体中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均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即卡方测验符合3∶1分离;感病品种回交的BC1F1群体中,抗感植株分离比均为1∶1。由此表明,T956-13含有不同于Yr9和Pm8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等位基因或者与其紧密连锁的新抗病基因座,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优秀抗源之一。此外,由于易位系T956-13继承了亲本A42912的优异表型性状,即具有秆矮、分蘖力强、生长繁茂、穗大、早熟等农艺性状,所以是优异的高产抗病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高产品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SDS PAGE分析了 2 1个高产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 :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Glu A1a(71% )、Glu A1b(2 9% ) ;Glu B1b(9 5 % )、Glu B1c(43% )、Glu B1d(9 5 % )、Glu B1e(38% ) ;Glu D1a(43% )、Glu D1c(5 % )、Glu D1d(5 2 % )。优质亚基组合 1,7+9,5 +10占 33%。 2 1个品系中 1R/ 1B易位系占 95 % ;高产、优质、抗病品系R5 7达面包小麦标准 ,宜重点推广利用 ,R5 9高产、高抗 ,并具强弹基因可作为面条或馒头小麦推广利用。此外 ,2 1个品系中有 8个品系具 2 0亚基 ,应引起注意。结果表明通过引入优质谷蛋白亚基 ,重建四川小麦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结构来改良四川小麦品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SDS PAGE方法对我国 5 2份新育成的优质品种 (系 )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按照Payne的谷蛋白亚基评分标准进行了品质评分。结果表明 ,这些品种 (系 )的品质评分为 7 2 8,高分子谷蛋白变异较为丰富 ,Glu A1位有两个等位变异“N”和“1”主要为 1亚基 ,占 (73 1% ) ;Glu B1有 7+8(46 3% )、7+9(36 5 % )、2 0(5 8% )、17+18(3 8% )、13+16 (3 8% )、14 +15 (3 8% ) 6个等位变异类型 ,但主要以 7+8和 7+9为主 ;Glu D1有 5 +10 (36 6 % )、2 +12 (5 1 9% )、4 +12 (11 5 % ) 3个等位变异类型 ,以 2 +12和 5 +10为主。其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目前培育的小麦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情况。研究还证明优质亚基 5 +10、2 亚基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比例偏低 ,因此在育种中应加强优质的谷蛋白亲本材料的引进和利用 ,并对材料中的优质基因源在四川小麦优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