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单体附加”法创制的82份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醇溶蛋白带型、HMW-GS组成以及SDS-沉淀值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63个株系在醇溶蛋白的ω区不同于小麦亲本绵阳11(MY11),其中46份材料具有黑麦1RS特征带Gli-181,属于1BL/1RS易位系,另外的17个材料在ω区不同于MY11和1BL/1RS易位系,出现了一些新谱带或缺失了亲本的某些原谱带;②SDS-PAGE的电泳结果显示,试验材料在G1u-1三位点分别具有2、3、2个等位亚基,除了小麦亲本MY11的亚基类型外,还出现了4种非MY11亚基类型和7种不同于MY11的亚基组合类型;N、7 9在相应位点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7.56%和41.46%.由此构成的组合N、7 9、5 10类型在7种变异组合中的比例较高;③试验材料的SDS-沉淀值变化范围(5.2~21.7mL)较大,变幅为16.5mL。由此可见,由这种方法创制的材料变异广泛、类型较丰富、这对丰富小麦遗传资源以及小麦品质的改良将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糯小麦(Waxy wheat)因有高于普通小麦的支链淀粉含量,在食品和工业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自发现后就成为各国小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在糯小麦的遗传机理、育种理论和方法、品质性状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在1995首次育成了全糯性小麦.糯小麦根据其糯蛋白缺失情况可分为8种类型.控制3个Waxy位点的Wx-A1,Wx-B1和Wx-D1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的7AS、4AL和7DS上.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是2 781、2 794、2 862 bp,基因的完全编码区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在核苷酸序列上三个糯基因彼此之间有惊人的同源性.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受Wx-B1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x-D1,Wx-A1蛋白的影响最小.糯小麦的鉴定主要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分子水平上进行,I2-KI染色法和SDS-PAGE法是较常见的鉴定小麦糯性的方法.糯小麦野生型与突变型基因组成差异的发现使得分子标记技术在糯小麦的选育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23.
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方法, 分析了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的66个株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组成.结果表明:(1)在29个母本为MY 11的株系中,有6个株系的Glu-1等位基因相对于母本MY 11发生了变异,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6.67%,非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8.69%.在36个母本为A 42912株系中,3个株系的Glu-1等位基因发生变异且这3个株系皆为1 B/1 R易位系,1 B/1 R易位系中Glu-1位点发生变异的频率为60.0%,非1 B/1 R易位系Glu-1位点没有变异;(2)对于母本为MY 11的株系,Glu-1三个位点上等位基因的变异均只有2种,即Glu-A 1 a(86.20%)、Glu-A 1 c(13.79%)、Glu-B 1 b(89.65%)、Glu-B 1 c(10.34%)、Glu-D 1 a(3.45%)、Glu-D 1 d(96.55%).对于母本为A 42912的株系,仅在Glu-B 1位点发生变异,即Glu-B 1 b(91.66%)、Glu-B 1 c(8.33%);(3)供试株系共出现6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即(1,7 8,5 10)、(Null,7 8,5 10)、(Null,7 9,5 10)、(Null,7 8,2 12)、(1,7 8,5 10)、(1,7 9,5 10),两种母本不同的株系类型均是母本型HMW-GS组合(1,7 8,5 10)占绝对优势.本文分析了1 B/1 R易位株系具有高频率HMW-GS变异的原因,并就这些材料在小麦优质育种中的利用策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1RS·1BL易位系遗传基础单一,已不能满足世界小麦育种的需要。本课题组培育了不同遗传基础的1RS·1BL易位系,并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选育方向,用于“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深入了解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和育种价值,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Giemsa 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技术对13个川农号小麦新品种及4个进入区域试验的新品系进行了检测,并对这17份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川农10号、川农11、川农20含有来源于Aurora 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川农12、川农17、川农18和R291是含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新品种(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利用外源种质的小麦育种中,决定1RS·1BL易位能否存在于新品种中的第一选择压仍是抗病性,农艺和品质性状则是第二、三位的选择因素。本研究指出,持续利用1RS·1BL易位染色体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的关键问题是发掘黑麦1RS本身的基因资源,在优先创建1RS·1BL易位系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的同时,创建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5.
川农32(区试代号:R807)为四川农业大学遗传和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品种来源为:川农27/80978,其中,川农27为自育品种,80978为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引进品系。该品种的突出优点为:高产,适应性好,适播期较宽,抗倒,品质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26.
渝麦14号(渝审麦2011001)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国审麦2005001)作母本,用从R1685×绵阳26组合中筛选的优质丰产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于2003年选出稳定早熟株系,2007-201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74d左右;幼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生态地域的稳定性效应,将由含新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小麦新品种川农17和不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绵阳11杂交后选育的一套高代自交系(RILs)同时种植于南方麦区的四川邛崃和北方麦区的河南新乡,分析各株系组在不同地域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1RS·1BL易位染色体的存在对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北方麦区的负效应比南方麦区更大,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降落值在不同的小麦生态区对1RS·1BL的存在显示了不同的反应,导致RILs群体中不同株系的品质特性在不同小麦生态区之间的稳定性降低。降落值在南方麦区的表现显著地低于北方麦区,部分地掩盖了1RS·1BL在南方麦区的品质效应。稳定时间在不同地域间显示了不稳定,表明稳定时间的选择存在更多的变数。但是,这些品质特性在不同株系组中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表明无论在哪个株系组,都有比较优质的株系存在,表明在不同的生态地域选育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8.
四川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收集到的四川省2001—2005年新育成的4_4个小麦品种进行商分子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商分子谷蛋白亚基有10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组合类型共有16种;在Glu-A1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分别是Null和1;在Glu-B1位点有5种等位变异,分别是7+8、7+9、6+8、17+18和20;在Glu-D1位点有3种等位变异,分别是2+12、5+10和5+12。最最常见的商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是N,7+9,2+12和1,20,2+12,出现频率分别是15.9%和13.6%。得分为8分和6分的组合类型最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5%和25%,除了川麦35(N,20,5+12)的HMW—GS评分不明确之外,43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平均为6.9分。  相似文献   
29.
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开花后叶片延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延绿特性产生的遗传基础,利用延绿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7和小麦品种绵阳11杂交所获得的F6代43个稳定株系为材料,研究了1RS.1B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开花后叶片延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农17含有一对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具有开花后叶片衰老延缓和维持较长时期绿叶面积的优良特性,而绵阳11不具有这个特点.利用C-带及A-PAGE技术对川农17和绵阳11杂交的43个F6代株系进行了鉴定,发现17个延绿株系均含有1RS.1BL易位染色体,但另有8个含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植株不表现延绿特性,18个含一对1B染色体的株系均不表现延绿特性.延绿现象与1RS.1BL易位的存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861,P<0.001).这一结果说明小麦开花后的延绿特性是由1RS.1BL易位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小麦背景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指出川农17的1RS.1BL染色体上存在着至少一个基因控制延绿特性.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的黑麦染色体对普通小麦主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采用SDS-PAGE和A-PAGE分析了两套小麦-黑麦(Holdfast-King和中国春-Impire) 双二倍体和不同附加系的HMW-GS和醇溶蛋白组成.结果表明:(1)两份双二倍体的HMW-GS都表达出小麦亲本带型和一条迁移率与双亲不一致的条带,醇溶蛋白呈共显性表达.(2)Holdfast-King的1R附加系HMW-GS带型与其双二倍体带型一致,醇溶蛋白呈共显性表达;3R附加系的HMW-GS缺失受体亲本条带并表达出一条迁移率与双亲有差异的条带,其醇溶蛋白缺失受体亲本条带;其余附加系(2R,4R~7R)的HMW-GS和醇溶蛋白带型与其受体亲本带型一致.(3)中国春-Impire的1R附加系HMW-GS带型与其双二倍体一致,醇溶蛋白只表现受体小麦亲本带型,2R到7R附加系的HMW-GS和醇溶蛋白带型都与小麦亲本带型一致.这表明小麦-黑麦异源双二倍体中小麦和黑麦的基因组会相互影响,引起籽粒贮藏蛋白组成表达上的差异;同一种黑麦的不同染色体对籽粒贮藏蛋白组成表达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