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ACD“s”—PVN“s”CM4990k1-9Y-1Y-1M-3Y-0M:来源于墨西哥,于1982年引进试种.株高114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穗长13.1厘米,主穗22~23个小穗,结实41~45粒,籽粒饱满度中等偏上,整齐度好,千粒重42克.  相似文献   
12.
以菜园土、果园土、堆制土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棒进行覆土出菇,并对3种不同覆土材料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菜园土为覆土材料出菇效果最好,其理化性质与果园土无显著差异,但其全碳、总磷、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高于其它2种覆土材料,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10个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土样为试材,调查发生地的生境及出菇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研究土壤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发生地的海拔范围在613~1 370 m,东经100°05'~101°32',北纬21°40'~25°03';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较好的是嘎栋的凤凰木树下,每3 m2≥1个,其次是临沧幸福镇的枇杷树下,每4 m2≥1,出菇较差的是打洛的桃树下,每40 m2≥1;凤凰木树根上较易感染牛肝菌菌丝并形成菌腔虫瘿,菌腔虫瘿量与牛肝菌的发生量成正比关系;土壤肥力综合排名得分为幸福镇东风星火山(低)试验基地振东果林农场嘎栋景洪勐养打洛资源圃星火山(高),幸福镇土壤肥力综合得分排第1位,出菇也较多,表明土壤的肥力对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出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博士、理定大学教授约翰·潘悉维尔(John percival)搜集了世界40多个国家约1700多份小麦品种材料,其中包括小麦属的一些种和变种,以西班牙、美国、苏联、澳大利亚的材料居多,我国的也有一些。为了便于查找,他将各个品种按“种”和变种编排成号码和索引,于1930年引入我国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江苏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5.
瓶栽条件下覆土方法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10种覆土方法研究了瓶栽条件下覆土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瓶栽条件下出菇必须通过覆土处理.通过自然条件下覆土、无菌覆土以及覆土中混入细菌、放线菌的对比试验,发现覆土中的微生物能抵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并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另外,对比覆土后封口培养及敞口培养的处理,大多数封口培养的处理出菇受到抑制,说明CO 2的浓度对暗褐网柄牛肝菌在瓶栽条件下形成子实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Berk&Broome) Boedijn]接种于柚子树的根系进行仿生栽培,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及菌剂对柚子树根系牛肝菌菌丝感染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例根、覆膜法从接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接种次年每平方米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产量显著高于接种主、侧根覆膜法和接种侧根、不覆膜法;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固体原种和采菇后菌棒没有明显的差异.袖子园已初步实现暗褐网柄牛肝菌和柚子同时双丰收的种植模式,为农民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生态调查中,笔者从未发现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和任何树木根系形成外生菌根的结构。为了进一步证实暗褐网柄牛肝菌是否为外生菌根菌,在温室条件下,用暗褐网柄牛肝菌栽培种和液体种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栲树(Castanopsis sp.)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后,思茅松一、二级侧根及吸收根表面上,均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缠绕生长;菌丝有锁状联合,但是并没有菌丝套和哈氏网发育的迹象。接种10个月后有大量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也缠绕在栲树根的表面,有发达的菌索;菌丝有锁状联合,呈结晶体状,但没有任何菌根结构形成。在同样的温室条件下,思茅松和印度块菌形成了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在室内接种条件下也不能与思茅松和栲树形成外生菌根。因此,暗褐网柄牛肝菌可能不是一种外生菌根菌。  相似文献   
18.
选用8个携Rht3基因的小麦矮秆系及它们的中、高秆轮回亲本进行抗穗发芽鉴定。结果表明,虽然矮秆系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但大多数矮秆系的穗发芽率并不比它们的中高秆亲本低,说明对赤霉酸不敏感只是影响穗发芽的因子之一,要选育低穗发芽的小麦品种还需兼顾其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对凤凰木和菠萝蜜树下的暗褐网柄牛肝菌出菇情况进行了1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凤凰木下共出菇7次,菠萝蜜树下共出菇5次,凤凰木下子实体的总产量是菠萝蜜树下的2倍多。子实体从出土到成熟需要4~5 d。降雨量是影响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以33份暗褐网柄牛肝菌样品为试材,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暗褐网柄牛肝菌商业菌株鉴定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5个SSR标记中有5个标记在供试样品中表现出多态性,每个标记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平均3.20个,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0.76,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0.4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9时,供试材料可被分为11个类群,对应11种多位点分子表型,与样品的来源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多位点分子表型构建了供试材料的SSR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