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烟草炭疽病     
烟草炭疽病,河南俗名水点子、烘斑,山东俗名雨斑。全国各烟区普遍受此病危害,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防治,遇春季多雨年分,就会大量发病,甚至使一畦畦烟苗在几天内烂光,轻则削弱烟苗,影响适时定植,重则影响栽烟面积的  相似文献   
32.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63,1(1):10-13
小麦锈病流行的特点——大区流行 绝大多数植物病害都能在一个较小的局部地区内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大多数病原孢子在一个流行季节内的有效传播距离并不太远,即使有少量孢子被风传得更远,但在病害流行上作用不大,当年不能导致区间流行。小麦锈病由于大量夏孢子能在短期内远  相似文献   
33.
春季小麦条绣病在田块内、田块间及区域间的顺序传播距离按对数的加速度增加。根据调查资料,导出了不同侵染条件下的“菌量——传播距离”迥归公式为:一般侵染条件下:logD=0.1794 0.5838logS有利侵染条件(侵入前旬雨量>20毫米)下:logD=0.40 0.55logS不利侵染条件(侵入前干旱,旬雨量<3毫米)下:logD=-0.177 0.56logS其中:D=一次传播距离(公尺)。S=菌量,即病叶数×平均严重度。上面提出的初步公式只供计算在大面积地势平坦、一般风力、一般栽培条件下的感病品种麦田的田块内及田块间传播距离的参考。  相似文献   
34.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64,2(3):135-137
1.又有几个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了 近年来又有一些小麦品种先后开始在一定地区,对条锈病由抗病变向感病。这一变化到1963年更趋明显和严重。这是小麦生产上最令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5.
小麦条锈菌相对寄生适合度继代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麦条锈菌条中28号与条中27号小种等量混合,分别接种在铭贤169和东方红3号小麦品种的麦苗上。繁殖5个夏孢子世代并逐代检测混合群体中2小种所占比例。结果表明:随着世代数的增加,条中28号小种的比例均逐代上升,而且在东方红3号上上升速度更快。按照Leonard等人(1969)的公式,求得条中27号在2品种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7028和0.5807(以条中28号的适合度为1)。另外证明选择适当的鉴别寄主,依据病点数推测混合群体中小种比例的方法是可行的。最后,就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氮肥对水稻品种-稻瘟菌小种相对寄生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具有不同抗病性水稻品种-稻瘟菌小种组合,在室内、田间分别设7个、3个不同氮肥水平,测定不同组合不同氮肥水平下品种-小种相对寄生适合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品种小种相对寄生适合度的影响较小。相对寄生适合度可以作为一项较为稳定的参量用于水稻品种与稻瘟病小种互作研究。  相似文献   
37.
田间以百农3217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不同菌量和保湿时间条件下,单独和混合接种小麦条锈菌、叶锈菌和白粉菌。观察了各病菌的侵染效率和潜育期,其结果表明三种病菌同时混合侵染小麦叶片时。随着接种菌量的增加和侵染条件的趋于适宜,各病菌侵染效率的下降逐渐明显。下降的原因除病菌间重叠侵染作用外,还有更复杂的拮抗效应存在。然而不同病菌混合侵染对各病菌的潜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Hayes等(1925)在麦类作物抗锈性研究中发现了慢锈性。随后有人发现小麦条锈病免疫品种和高度感病品种(染病后产抱旺盛品种)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中间类型,其中有些与慢锈性有关,为此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1987年,孙月海等发现小麦慢锈品种在组织细胞水平上时条锈菌小种的反应存在着差异。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室内分小种接种后的离体保鲜病外或田间接种病叶,经叶片整体透明,观察了病叶组织的反应情况。从组织学水平进一步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与条锈菌小种之间的互作类型。供试小麦品种为:有芒白14、陕西蚂炸、平原SO、东方红3…  相似文献   
39.
作物品种抗病性持久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病品种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首要措施,据估计,农作物病害中有80%以上要靠抗病品种、或主要靠抗病品种来解决。但在主要作物病害中,品种抗病性往往不能持久,一个新的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常在几年之内就会“丧失”其抗病性,而沦为感病品种。在美国,有人统计出小麦品种对秆锈、叶锈和条锈的抗病性寿命(从推广到丧  相似文献   
40.
1 研究目的参考 Robinson,R.A.1976年提出的随机多交的设想,采用化学杀雄或太谷雄性核不育系进行多父本多代随机多交,制成不论在群体中、还是在个体中遗传基础都十分丰富的杂种混合群体,然后在小麦条锈病选择压力下,通过混合选择及单株选择,期望能把多个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