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麦品种混合种植的抗病增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小麦品种河农215和冀麦23以不同比例混合种植的抗病增产作用。2个品种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0,3∶1,1∶1,1∶3和0∶1,接种用的病菌为条锈菌、叶锈菌和白粉菌的混合菌种。通过田间调查及分析,证明了品种混合种植有显著的抗病增产作用,在3种混合比例之间未表现出一致的优劣,但均优于品种纯合种植。混合种植的抗病作用随着病的加重而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2.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82,8(5):40-42
植物病理学 第五章 植物抗病性(一) 对事物如欲取得科学的认识,必须进行全面地观察。对植物传染性病害而言,既要了解病原物如何侵袭寄主,同时,还要了解寄主如何抵抗病原物,这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 一、抗病性是进化的产物 植物的抗病性,就其广义而言,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其体表(包括叶围、茎  相似文献   
43.
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多品种·多小种的温室试验,所用品种中包括了两类抗性品种、在小麦三叶期,分小种接种、研究产孢量与反应型间的关系,对不同反应型间,同一反应型下不同品种间,以及同品种不同反应型间的产孢量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产孢量与病斑面积产孢面积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拟合了各种反应型下单位面积日产孢量的变化曲线,提出了以反应型和产孢面积估计单斑产孢量的初步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4.
水稻稻瘟病品种-小种组合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小种接种法在共18个品种-小种组合上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Barr.)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用综合病指法、流行速率法、抗性组分法三种方法推求了不同品种-小种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三种寄生适合度估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综合病指寄生适合度(PFID)、流行速率寄生适合度(PFr)、综合抗性组分寄生适合度(PFRC)为因变量,以侵染几率FIP、病斑面积(FSS)、产孢面积(FPS)和产孢量(FPD)为自变量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5.
以单个病程为基本结构,将晚疫病流行过程中各子模型有机地连接起来组建成番茄晚疫病流行系统模拟模型 SIMTLB-Ⅰ。SIMTLB-Ⅰ由 FORTRAN 77语言实现,解题时距为1 d,系统输入项包括始病期、初菌量及气象条件等。用田间实际的环境条件作为模拟的输入项进行了模拟试验,认为系统的结构基本合理,并就始病期、初菌量、相对湿度及施药措施对病害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46.
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lant Pathology简称ISPP)成立于1968年。第一届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只有18个国家的植病界代表参加,选举了R.K.S.Wood(英)为第一任主席。1973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召开了第二届大会(Congress),选举了A.Kelman(美)为第二届主席。第三届  相似文献   
47.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中国科学院院士裘维蕃等九位著名农业科学家致信党和国家领导人,呼吁要重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危害,提出绝对不能从疫区进口带病小麦的建议。现将该信的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48.
SIMYR—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简要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的侵染过程划分成传染、潜育期(和显症)以及病斑扩展等三个主要环节,分别进行了试验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根据有关气象因素预测日传染率的回归方程,用逻辑斯谛模型根据有效积温预测显症率,分三阶段确定病斑产孢面积日增量,采用FORTRAN Ⅳ语言编成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模型SIMYR,它由一个主程序和五个子程序组成。
用未参加组建本模型的田间病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初步检验,认为其结构基本合理,并以不同初菌量、不同品种抗病性和不同药剂防治时期进行了模拟试验。对这一模型现存的问题和改进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小麦条锈病菌非亲和性小种诱发小麦抗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源11、洛夫林10等7个品种上分别选择小麦条锈菌CY17、CY28等9个生理小种中非亲和小种进行诱发接种,亲和小种为挑战小种。观察发病后的病情指数并与单独接种诱发小种和单独接种挑战小种处理的病情指数进行比较。证明诱发抗病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表现程度因小麦品种、诱发小种和挑战小种而不同。诱发抗病性的表达时间可持续8 d,以诱发接种后1~2 d表达最强。诱发接种量与诱发抗病性表达呈指数函数关系,也间接证明这种诱发抗性是局部的。作者认为:诱发抗病性在品种、诱发和挑战小种不同组合之间的差异在小种动态中会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小麦条锈病越夏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模型PANCRIN为基础,按小麦成熟期和地理位置分区,加上有关越夏的各种参量,用于越夏过程的模拟。模拟试验结果确认和深化了如下认识:除周年麦外,任何单一成熟期的麦区都不能起越夏作用,必须生育末期植株和自生苗有交叠的双区组合才能实现越夏作用。春麦在越夏上直接作用不大;越夏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双区面积、成熟期交叠情况、当地流行速率和距承受其菌源的地区的远近。只要夏季最热一旬旬均温<22℃,上述交叠时期越早,越夏率就越高;完整的越夏过程包括菌源准备-越夏-后继增殖,陇东早播冬麦区的后继增殖对黄淮江汉冬麦发病可能有重要作用;越夏区停种的大区防治效果要受多种因素影响,欲获得良好效果,停种率要达95%以上。越夏区的分布和面积需要进一步查清,特别要注意允许条锈菌越夏的海拔下限是会随年份夏季气候变化而上下浮动的。在更全面地澄清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和试行停种试验,是较为稳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