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基因产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配子体植物的自交不亲和基因产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一一总结作图.在明确S基因产物活性之前,人们基于一些间接的证据提出了抗原抗体、蛋白质-糖等模式.实验证实S-核酸酶活性后,人们提出了膜受体和胞内抑制剂模式.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修正抑制子模式等其他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42.
为获得对核桃根腐病具有优良防治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12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BA-12活性影响最小和悬浮率最佳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可湿性粉剂的配方为解淀粉芽孢杆菌10%,载体高岭土30%,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分散剂三聚磷酸钠5%、保护剂腐殖酸2.5%。主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为1×108 cfu/g,湿润时间为40 s,悬浮率为79%,pH 6.72,含水率2.61%。稳定性测定中,菌剂对温度、酸碱、紫外光耐受性强,30~45℃、pH 6~8、紫外照射20~30 min均对菌剂影响小。盆栽试验得到500~1000倍稀释的菌剂为防治核桃根腐病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43.
以翠冠梨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筛选出了较为适合该品种离体繁殖的基本培养基为1/2M S,并通过无芽茎段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通过有芽茎段培养获得了无菌苗.  相似文献   
44.
5个中国砂梨品种S基因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雌蕊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产物能降解具有相同S基因型的花粉管核糖核酸,导致自然授粉结实率低,果实品质差。确定不同梨品种S基因型,为配置授粉树和杂交育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并为遗传改良梨品种奠定基础。实验以5个砂梨Pyrus pyrifolia品种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为实验材料,根据S基因一级结构特征,设计合成特异引物,采用PCR-RFLP系统检测和TA克隆测序等方法,分离鉴定了这些品种扩增片段大小差异很小的2条5基因,确定了它们的S基因型,分别为晶玉Pyrus pyrifolia‘Jingyu’S4S24,金水2号P.pyrifolia‘Jinshui No.2’S3S21,新雅P.pyrifolia‘Xinya’S4S24,西子绿P.pyrifolia‘Xizilv’S4S13,青魁P.pyrifolia‘Qingkui’S1S13,并且对各品种测序结果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图4表1参27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L3的透光条件下,油桐幼苗苗高显著增加,但地径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总量(Chl a+b)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的遮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3)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油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且在L3的透光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胞间CO2浓度(Ci)无明显变化规律,在L2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在L3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在L4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损伤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林分因子、黄柏抗性生理指标与黄柏膏药病发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踏查法进行调查,以树皮肿胀度代表含水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树龄大的黄柏,病情指数更高,阴坡比阳坡发病率高,树种组成单一的黄柏林更易发病。黄柏感病后,树皮含水量大大降低,树皮相对肿胀度与发病率、病情指数极显著负相关。3个样地健康黄柏防御酶活性均较高,感病黄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较大,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3种酶活性与病情指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感病黄柏树皮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在病害发生最严重时期显著升高。【结论】树龄、地形、树种组成等因子对黄柏膏药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树皮含水量、防御酶(SOD、POD、PAL)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受病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