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锡林浩特水文站1963—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运用国内外常用的数字滤波法、HYSEP法、平滑最小值法和加里宁法4类共9种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基流分割并分析其适用性。结果表明:1平滑最小值法和HYSEP法的基流过程线平滑缓慢,更符合实际情况。2 9种方法估算的年基流指数差异明显,数字滤波法的估算结果稳定性较高;HYSEP法中固定间隔法(FI)和滑动间隔法(SL)分割的基流模拟效果最好,与实际值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一、二位,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896和0.930,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5%和2.11%。3采用三次迭代数字滤波法(F1),滤波参数β取值0.85时,分割的基流结果优于一次滤波,并且模拟效果良好。FI法、SL法和三次迭代F1法(β=0.85)的基流估算结果客观稳定可靠,均适合研究区的基流分析。  相似文献   
32.
锡林河流域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雪径流是寒旱区草原流域径流的重要补给方式和水源。融雪径流时间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这严重影响着研究区年径流量和各季径流量的分配。采用锡林河水文站1960—2009年水文年流量质心时间CT来表示锡林河水库上游融雪径流开始时间,分析了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河水文站融雪径流时间具有提前趋势,且融雪径流发生在3月末与4月初期,锡林浩特气象站融雪期(3—4月)气温升高或积雪期(上年10月—当年4月降水量增加,锡林浩特水文站融雪径流时间会提前,但融雪期气温对融雪径流时间作用更明显。由融雪径流时间与年径流量和四季径流量的相关关系,可得融雪径流时间提前,年径流量、冬、夏、秋季径流量均会减小,而春季径流量会增大,但融雪径流时间与年径流量、夏、秋季径流量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600与0.676。这对寒旱区草原流域合理利用雪水资源和洪水预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锡林浩特、阿巴嘎旗、林西和克什克腾旗4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锡林浩特水文站1960-2010年的实测径流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在年时间尺度和季时间尺度上研究降水、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潜在蒸散发和有效积温等气象因素与径流的相关性、偏相关性,并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其对径流影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日照时数、年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与径流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其对径流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其他因素对径流的间接影响也较小,不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气象驱动因素;降水、蒸发和有效积温与径流的相关性较高,这3种因素对径流的直接影响也较大,是影响流域径流的主要气象因素.在季时间尺度上,对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影响较大的前3种因素依然是降水、蒸发和有效积温;但不同季节、不同气象因子对流域径流影响的贡献不同,春季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有效积温,夏季和秋季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降水.  相似文献   
34.
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规律,基于半方差函数理论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研究了0-10 cm,20-30 cm,40-50 cm土壤有机碳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0-10 cm,20-30 cm,40-50 cm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优拟合模型依次是高斯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相关性增强,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存在中等空间分布相关性,20-30 cm与40-50 cm层土壤有机碳具有强烈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自相关距离分别为25.81 km,20.26 km,45.00 km。(3)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各方向土壤有机碳变异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同层不同方向半方差变化明显,各向异性显著,不同层西南-东北45°方向以及东南-西北135°方向半方差变化最为明显,而各层45°方向变异程度却表现出相似性。(4)各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具有一致性,流域南部边缘到东部以及东北部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区域,北部、西北部以及上游的中南部是全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的区域,西部以及西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处于相对中等水平,流域地形与植被分布特征决定了土壤有机碳这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科学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良性发展;用优化的地下水开采量确定可灌面积,制定经济用水灌溉制度,确定优化饲草料种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生产资料、稳步发展经济、获得期望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多目标管理问题。 为确定现实目标的右端项,本文又采用了确定灌溉制度的随机离散动态规划模型和确定地下水优化开采量的响应函数矩阵嵌入耦合的地下水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6.
基于浑善达克沙地2005-2006两个不同水文年对羊草、拂子茅、冰草构成的羊草群落生育期中气象因子及生理因子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56分册中介绍的方法计算了羊草群落生育期基本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并对基本作物系数进行了地区气象因素和牧草单叶气孔阻力校正。用校正后的作物系数模拟计算的蒸腾、蒸发量与实际观测值间进行了拟合相关图、拟合优度参数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计算的蒸发、蒸腾量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考虑水分胁迫时,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对作物系数进行地区气象因素和单叶气孔阻力校正。  相似文献   
37.
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雨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冉  张圣微  朱仲元  张鹏  高露 《干旱区研究》2019,36(6):1359-1367
通过在锡林郭勒草原设置禁牧和放牧试验点,对气象、植被、土壤要素和5 cm、10 cm、15 cm、30 cm层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分析,揭示典型草原禁牧条件下降雨和土壤水分的变化及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禁牧3 a后土壤垂向异质性增强,降雨过程中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放牧区则相反;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相对于禁牧区,放牧区浅层土壤(5 cm、10 cm)持水性能较弱,入渗完成用时较短;5 mm以下的降雨对禁牧和放牧区土壤水分均无明显补给作用,当降雨连续均匀且强度不超过5 mm·h~(-1)时最有利于入渗,放牧区入渗深度达到15 cm和30 cm层分别需要7.9 mm和大于25 mm的降雨,而禁牧区大于5 mm的降雨就可以入渗到30cm土层;强度5~6 mm·h~(-1)的独立降雨只能入渗到表层土壤中(5 cm),强度大于15 mm·h~(-1)的降雨在禁牧区能通过大孔隙快速入渗到30 cm及更深层土壤,放牧区则表层入渗较快(0~5 cm),深层入渗较慢,会形成地表径流甚至洪水灾害。该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榆树(Ulmus pumila)疏林是浑善达克沙地特有的且最稳定的固沙植被。为了研究榆树疏林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浑善达克沙地榆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蒸腾速率及影响因子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等,考察了影响因子对榆树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范围较小;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早晨较高,之后逐渐下降;榆树蒸腾速率日变化在7、9月份为单峰型曲线,8月份为双峰型曲线。结论表明:榆树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且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1=-13.652+0.004 X1+0.397 X2+0.018 X3-4.140 X4+0.142 X5。  相似文献   
39.
资源水利与内蒙古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资源水利这个新观点的基础上,用资源水利观点分析了我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半干旱草原型流域土壤水分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水分是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半干旱草原型流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该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野外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土壤类型垂直剖面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土、红砂土、栗钙土、盐土间土壤水分含量呈依次增大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水分变异性减弱,且各层土壤水分变异性随时间变化受到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植被高度和坡度等包含了解释土壤水分变异68.50%的信息;冗余分析识别出海拔和植被高度是土壤水分变异的关键潜在环境驱动因子。该研究可为半干旱草原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