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稻曲病在全国呈现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特点。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南部稻区发生较为突出,且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分析认为,天气条件、水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稻曲病发生的关键因子。为此,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抗病品种培育、加强水肥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萝卜种质资源类型多样,难以通过表型评价判定其亲缘关系.本试验整合4份萝卜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520份萝卜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萝卜群体基因组水平的结构变异,开发了24个通用性的分子标记.使用上述标记对255份萝卜种质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相应的萝卜分子身份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系数0.55处可...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在湖北地区露地甘蓝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以奥奇娜甘蓝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按照减施化肥20%~30%,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及1次追肥和2次追肥等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甘蓝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2)相比,减施化肥20%、配施有机肥,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分别追尿素(T3)时商品产量增加24.79%;甘蓝叶球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6.55%和4.88%;减少化肥施用量30%、配施有机肥(T4),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110.24%、143.21%和95.14%。配施有机肥土壤中磷酸酶、蔗糖酶、脲酶这三种酶的活性都总体优于未施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可知,化肥1200 kg·hm-2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可以有效促进甘蓝生长、增加产量、优化品质、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可作为湖北甘蓝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4.
随着人们对猪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种猪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种猪的检疫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本文对种猪检疫防疫工作的现状以及常见疾病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种猪的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已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的热点。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除了品种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外,病虫草危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病虫草危害对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的影响。建议采用以“种苗处理+生态调控+应急防控”为核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保障粮食产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不同施肥方式(纯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稻麦两熟制区农田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的影响,本研究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江苏金坛试验基地,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几种施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秸秆还田施肥措施下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呈上升趋势;增施有机肥会导致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提高;相同种类、相同施肥量情况下,肥料早施可以降低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追施拔节肥有提高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的趋势。各处理区均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农田的养分生境,导致作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农田生物多样性出现差异。因此,合理、科学施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7.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花生粕饲料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花生粕作为动物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其利用价值本文以热榨花生粕作为固体发酵培养基,以加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麸皮含量为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花生粕饲料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花生粕饲料的最佳条件是花生粕18g、加水量20mL、接种量0.44g、发酵时间60h、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产物芽孢杆菌芽孢数较高。  相似文献   
88.
为探明不同始病期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不同时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2018年在江苏沿江稻区,分别系统调查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始发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后进行病情消长动态分析,并分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移栽后7 d施用8%噻呋·嘧菌酯(3 000 g/hm~2),病穴率达20%及破口期施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结果表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始发病发病高峰的病株率分别为83.56%、75.56%,病情指数分别为32.67、36.19,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分别为44.00%、51.67%,病情指数分别为25.24、28.26,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盛发历期分别为17.85 d、12.30 d,病情指数盛发历期分别为14.13 d、12.96 d。移栽后7 d施药,发病高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2.69%和6.91,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6.67%和4.02,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盛发历期分别为11.50 d和17.43 d,病害控制效果明显;病穴率达20%及破口期施药,发病高峰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4.59%和12.00,病害停止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33%和3.78,Logistic函数分析得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盛发历时分别为23.78 d和21.94 d,第1次药后对病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在破口期再次施药。可见,在相同年份与地域,始病期早迟对水稻纹枯病最终发生程度影响不大;发病前施用8%噻呋·嘧菌酯对病害控制效果优良,水稻纹枯病防治适期可提前。  相似文献   
89.
根据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及各地防治实践,因地制宜,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危害的关键。即在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在灰飞虱传毒前狠治灰飞虱,综合控制条纹叶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90.
促进我国高山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高山蔬菜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扩大规模!那么,如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本文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