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麻文建  朱天辉  韩珊 《植物保护》2015,41(4):125-130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pg。而以引物ITS1/ITS4和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PCR,可检测到30fg基因组DNA,其灵敏度较常规PCR提高了1 000倍。利用巢氏PCR检测体系对发病程度不同的组织和携菌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寄生隐丛赤壳菌。  相似文献   
52.
李书颖  朱天辉 《植物保护》2020,46(5):133-141
本研究以分离自杜仲叶片且对杜仲黑斑病菌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1为试验对象,使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参数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其菌体量和对杜仲黑斑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pH=6.2、摇床转速179 r/min、培养温度32.6℃、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测定的OD_(600)平均值为1.74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约为1%,响应面法所得结果可靠,模型有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病原毒素同源异质的特点诱导杂交竹抗病潜力,筛选出抗梢枯病的最佳诱导因子并排除其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经琼脂玻片萌发法测定3种诱导因子(温度灭活毒素、蛋白酶降解毒素和细胞壁成分)对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经过60℃灭活毒素浓度为40μg/mL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最为理想。通过最佳诱导因子对杂交竹不同品种诱导持续期进行测定,采用针刺法先接种诱导因子后挑战接种病原菌,1~40 d内观察抗感品种对诱导因子响应的差异,症状上杂交竹8#的感病程度重于3#和6#,40 d时叶片和枝干变黄干枯,病情指数结果表明,3个杂交竹品种接种诱导因子后感病程度降低,诱抗效果显示杂交竹6#的诱抗指数高于3#和8#。以上结果证明诱导因子使不同杂交竹品种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导抗性越好。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四川汉源县核桃为对象,开展核桃病虫害调查,获得以下主要结果:汉源县核桃有害生物共计30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为云斑天牛、木橑尺蠖、黄刺蛾、桃蛀螟、核桃举肢蛾等,病害普遍发生的是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核桃缩叶病,具有潜在危害性的较大的是核桃木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溃疡病和星天牛、茶丽天牛等对核桃枝干危害的有害生物。调查发现核桃有害生物种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汉源县4月气温10~30°C时虫害开始危害植株,病害也开始侵染植株,并随温度升高,种类增多,危害加重。11月气温10~20°C时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开始越冬。核桃有害生物种类以及危害程度与其种植环境有关。四旁树核桃、核桃和玉米混合种植有害生物危害较核桃纯林严重,核桃柑橘混合种植时有害生物种类较核桃纯林种类多,这可能与混栽植物间有共同有害生物有关,有关机理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四川省桉树内生菌根资源菌较丰富,共14种,隶属接合菌亚门内囊霉科的3个属。其中以球囊霉属(Glomus)的近明球囊霉(G.claroideum Schenck and Smith),缩球囊霉(G.constrictum Trappe),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Karsren)Berch),摩西球囊霉(G.mosseae),有较广泛的宿主,为优势菌群,小果球囊霉,大果球囊霉,微丛球囊霉为零星出现,感染宿主相对较窄。通过5种桉树固定标准地的调查,我们发现不同桉树树种内生菌化率有显著差异,且内生菌根真菌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56.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月艾精油,将其稀释成5个浓度瓶插非洲菊鲜切花。结果显示:五月艾精油能延长非洲菊切花瓶插寿命,平均能延长切花寿命3~5 d,以2.0 mL/L的浓度最好,能明显抑制瓶插液中细菌繁殖,处理组瓶插液细菌数量仅为对照的67%。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五月艾精油成分,按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五月艾精油含有4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蒎烯(36.36%)、樟脑(14.02%)和艾菊酮(10.32%)等。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健康杂交竹根际土为对象,在稀释平板法获得25株芽孢杆菌基础上,采用牛津杯法、打孔法测定两株目标生防菌发酵滤波对白纹羽病菌的抑制活性,筛选出最优B2菌株,盆栽试验证明该菌株有较高生防潜能,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田间试验表明该菌剂100倍~2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每株100 mL,每年春季施用一次,可预防白纹羽病发生;50倍~100倍(体积比)稀释度沿根系幅面灌根及附近土壤淋灌,每株200 mL,春、夏各一次,连续3a,可有效治疗白纹羽病,总体效果优于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58.
采用液体震荡培养结合硫酸铵分级沉淀法获取蛋白类粗毒素研究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 M.B.Ellis)产毒条件.经浸渍法生物活性检测并以杂交竹病情指数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为最优产毒基质,病情指数达70.67%.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对该菌产毒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以云南松濒临枯死木为对象,利用贝尔曼漏斗法获得植物寄生性线虫,借助形态学和PCR-RELF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拟松材线虫,在此基础上,对其所携带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证实拟松材线虫共携带26种细菌和4种真菌,所携带可培养微生物随着拟松材线虫人工培养代数的增加,其多样性下降,人工培养3次以后,微生物的种类从30种降到9种。未纯化线虫致病性显著高于继代培养线虫,继代培养次数越多,致病性下降越快,说明体表可培养微生物参与了拟松材线虫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60.
枯斑盘多毛孢Pf-毒素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培养滤液用70%乙醇沉淀,将其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蛋白质等大分子)组分,浸渍法活性检测表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马尾松、湿地松切根幼苗没有致病活力,非蛋白部分(Pf-毒素)则保留了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活性,且与病原菌培养滤液相比活性有所增强。以最适流动相,正丁醇:甲醇:水(4:1:2)为洗脱液,采用硅胶H60型柱反复柱层析,从枯斑盘多毛孢的甲醇粗提物质中分离出9种组分,经致病活性测定出3种组分,Rf值分别为0.83、0.79、0.80,它们对马尾松切根幼苗、湿地松切根幼苗针叶都有致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