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硫磺菌液体培养基及pH值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硫磺菌菌丝体的生物量为测量指标,对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基配方以及初始pH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 600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MgSO4.7 H2O0.05%,KH2PO40.2%。液体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VB1不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叶部病害与真菌区系的关系,本研究比较了山茶(Camellia pitardii)健康叶片与受灰斑病侵染的病叶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叶部真菌数量、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等。结果表明:健叶真菌数量和物种丰富度在各个季节都高于病叶,健叶以叶面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内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优势种,而病叶则都以Pestalotiopsis guepini和内生真菌Guignardia camelliae为优势种,并且健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病叶。  相似文献   
73.
本文在平板对峙法测定桑氏链霉菌突变株MV-2和MV-4拮抗活性的基础上,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其发酵液和菌丝体进行萃取,采用孔洞法测定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活性,并分析活性物质的热、酸碱、光稳定性,耐储藏性和对福美双的耐受性;通过盆栽试验,探索突变株抑菌物质和福美双对杨树紫纹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株突变株和原始菌株KJ40对除终极腐霉外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对紫纹羽丝核菌作用最强。乙酸乙酯的发酵液萃取物和菌丝体浸出物的抑菌效果最明显;突变株MV-2的抑菌效果略好于MV-4和KJ40。在稳定性检测中,突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热、酸碱、光、储藏稳定性,对福美双耐受性更强。说明突变株更适宜于生产,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盆栽防效试验中,抑菌物质和福美双混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效果更好,其中MV-2和福美双混合施用预防杨树紫纹羽病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超过80%;原始菌株的抑菌物质无论和福美双混合还是单独施用,效果都不如突变株。  相似文献   
74.
本文在对峙法验证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 YB15具抑菌作用的基础上,用透明圈法、DNS法研究其产β-葡聚糖酶特性,利用对峙法验证该酶抑菌作用,通过PCR法获得目的基因,分析克隆序列并预测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杨树紫纹羽病菌拮抗带达11.0 mm,该菌提取的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杨树紫纹羽病菌抑菌带为10.6 mm,说明葡聚糖酶在菌株YB15抑菌中有重要作用。不同接种方法影响菌株YB15葡聚糖酶水解透明圈形成,点种法水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在72 h可达14.1,效果最好。克隆所得菌株YB15葡聚糖酶基因命名为Bglu1,该基因序列长732 bp,编码243个氨基酸,此酶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TB2β-1,3-1,4-葡聚糖酶同源性较高,属糖基水解酶16家族,N端疏水区存在信号肽并具跨膜区域,推测其为分泌蛋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旨在克隆板栗CmCAT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相关信息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板栗品种"石丰"中克隆获得CmCAT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cDNA序列及推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mCAT,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板栗CmCAT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 479 bp,共编码492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6.88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83,GenBank登录号为KY312851。其核苷酸序列与核桃(Juglans regia)CAT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板栗CmCAT与核桃的亲缘关系最近。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30℃条件下,0.2 mmol/L IPTG诱导6 h表达量最佳,诱导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 kDa,其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成功克隆了板栗CmCAT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了预测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大量的表达,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对黄柏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菌液对黄柏促生效应的最佳浓度,将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并配制成0~1 000倍菌液处理黄柏幼苗,测定处理后的幼苗形态特性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与水相比,能显著促进黄柏幼苗生长(P0.05),随着菌液浓度的降低,促生效果先上升再下降,其中以T50处理效果最佳;幼苗经过T50处理之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不同浓度菌液处理黄柏幼苗之后,在NR活性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因此,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浓度在1×10~6~1×10~8 CFU/mL范围内促生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77.
花椒叶锈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花椒品种为对象,利用Coleosporium xanthoxyli在温室定量接种和田间人工诱发病害流行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程度,并通过组分分析确定正路椒、清椒、金阳椒为快锈品种,而竹叶椒、大红袍、高脚黄为慢锈品种,其慢锈性表现在流行学特征上为侵染率低、病菌扩展慢、繁殖力低、发病率和严重度上升慢。在此基础上测定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表明,其活性变化与花椒品种有关,快锈品种酶活变化同程关系不大,慢锈品种酶活变化随病害发展而逐渐增加,酶活性变化与叶锈病流行学特征值有相关性。因此该酶可作为鉴定花椒抗锈性的生化指标,而能否作为划分快锈或慢锈品种的定量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8种培养基的筛选,获得了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PD培养基),进一步研究得到了厚垣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4 w、24 h/d光照,120 r/m in振荡,pH 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产生8.00×106个/mL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79.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真菌病害是植物的主要病害,毒素作为引发病害的重要因子之一而受到广泛的注意。已有不少学者对病原真菌毒素作了深入而详尽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素的种类及特点,并对毒素的应有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0.
山茶炭疽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山茶叶部症状及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为依据,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山茶炭疽病是由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Mass)侵染所致,且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