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苗圃预防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可有效地防治花椒苗期根腐病,经处理后的苗圃发病率为对照的1/17。不同立地类型移栽试验显示,新垦山地及农耕地中的砂土,砂壤土较适宜花椒生长,不易感染根腐病,成年椒园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粉锈宁灌根方式较好,并与施药剂的次数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病害流行条件与花椒栽培布局结构关系,初步探索出预防和治疗根腐病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2.
预防和治疗花椒根腐病的药剂选择朱天辉,陈第文,曾保清(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是汉源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源,引起病害的症状表现为根系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  相似文献   
83.
坚强芽孢杆菌对3种病原真菌的抗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天辉  刘富平 《林业科学》2007,43(2):120-123
病害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不诱导抗药性、防效持久等特点,是今后植物病害控制的主要方向,也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4.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n Desm.)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能被活性碳吸附。  相似文献   
85.
香石竹切花采后微生物对衰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香石竹切花采后微生物对切花衰老的影响。经香石竹切花采后茎切口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发现香石竹切花采后瓶插时的微生物影响主要以细菌为主,真菌未检出,从30株香石竹切花上共分离得32个细菌菌株。通过人工回接实验,分别对接种不同细菌菌株的瓶插香石竹切花进行外观形态指标及瓶插寿命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处理下香石竹切花的萎蔫程度,外观形态,花径变化以及瓶插寿命存在明显差异,有6株细菌对香石竹切花采后萎蔫影响较严重,有2株属于益生菌,其余菌株无影响。经细菌性状初步鉴定,香石竹切花采后病原菌为植物棒形杆菌(Clavibacter)。  相似文献   
86.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2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分式图)NHCH2CH2CH3].诱变菌株毒力研究表明:3株诱变生物型(PF11-1,PF11-3,PF11-5)为负突变,对目标寄生性种子植物无毒力;5株诱变生物型(PF11-7,PF11-8,PF11-9,PF11-10)毒力未明显增强,只有PF11-4,PF11-6诱变生物型为正突变,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毒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的重要形式,是病害发生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放孢子,6月为病原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并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88.
桂花叶枯病调查及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四川农业大学桂花树(Osmanthus)的南北方向各一枝条,对其叶片总数以及病叶总数进行调查,确认其发病率为87.27%和感染指数为25.以此判断行道桂花树的叶枯病发病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进行柯赫假定验证.对病叶进行分离,有三种真菌较优势,将三种菌分别接种到健康植株上,有两种真菌接种的植株发病,其中一种真菌接种后的发病症状与原来桂花叶枯病的症状相同,对病叶进行再分离鉴定,确认桂花叶枯病系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真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89.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 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 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 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 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 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是从四川碧峰峡撑×绿杂交竹健康植株根际分离到的一株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生防潜力,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离体枝叶接种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甘油5 g、黄豆饼粉3 g、蛋白5 g、NaCl 2.5 g、CaCO32 g、蒸馏水1 000 mL。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芽管、菌丝畸形。去菌发酵原液及其10倍稀释液处理离体枝叶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接种后4天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田间喷施去菌发酵原液及其5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极显著高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