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 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 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 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 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 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
绛红褐链霉菌YSSPG3是从四川碧峰峡撑×绿杂交竹健康植株根际分离到的一株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进一步明确该菌的生防潜力,采用正交设计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并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离体枝叶接种试验及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甘油5 g、黄豆饼粉3 g、蛋白5 g、NaCl 2.5 g、CaCO32 g、蒸馏水1 000 mL。优化发酵培养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芽管、菌丝畸形。去菌发酵原液及其10倍稀释液处理离体枝叶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接种后4天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田间喷施去菌发酵原液及其5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极显著高于浓度为30 mg/mL的化学药剂50%多菌灵和70%甲基硫菌灵(P<0.01)。  相似文献   
93.
两种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刘子雄  朱天辉  张健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32-135,149
在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林地、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地和农耕地(对照)中,系统研究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性动态变化、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主要研究结果为:①在土壤微生物3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②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总数的季节变化趋势在两种退耕还林地中基本相似,而农耕地与两退耕地之间差异较大;⑧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趋势是表层(0~15cm)〉亚表层(15~30cm)〉深层(30cm以下),尤其是个体生物量较大的真菌、放线菌数量的这种变化趋势明显,且苦竹林模式表层微生物数量高于同层次的桦木和农耕地;④在桦木和苦竹林地中,3大类微生物各季的平均R/S值都在1~2之间,即两林木都具有较强的根际正效应;⑤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两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是: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相似文献   
94.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它们拥有对环境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5.
花椒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分离接种证明了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其病害症状表现为根部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96.
黄柏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荥经县川黄柏种植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黄柏叶锈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病害发生程度与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明显,而与林龄密切相关,1a生的发病明显重于3a生。黄柏锈病病原菌夏孢子的超微结构研究显示,夏孢子表面有一个呈塔状的疣状结构,其疣的高度为1.8μm~3.0μm。  相似文献   
97.
诱导抗病性作为一种主动的防卫反应,是在激发子的诱发下产生的,以此区别于植物固有抗病性.对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归结于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以动物免疫体系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为基础,系统阐述植物诱导抗病性的信号转导过程,即在激发子诱发产生胞间信号经跨膜信号转换,形成胞内第二信使,最后导致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完成整个信号的传导.  相似文献   
98.
采用三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 esta 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菌株共10株,4株P seudom 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 acillus spp.;在B 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 acillus f irm 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 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 000~1∶10 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 h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 h抑制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99.
枯草芽孢杆菌对金花梨果腐病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离体条件下Bacillus subtilis BS-3菌株对金花梨腐烂菌的拮抗作用。先接种的处理的拮抗作用优于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的处理。孢子萌发和菌丝干重试验表明,未经高温灭活的代谢物的和用远高于经高温灭活的BS-3代谢物,抑制效应与代谢物浓度成正相关,以1/80以上体积浓度较为理想。在此基础上,采用B.subtilis代谢物贮前处理金花梨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以生物制剂浸果结合包膜处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0.
枯斑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影响松赤枯病病原菌枯斑盘多毛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枯斑盘多毛孢菌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自然光照、空气充足有利于产孢;该菌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1号上在25℃恒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2号上产孢量最大且培养8天即可获得最大产孢量,7.47×107个孢子/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