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全国各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目前马铃薯生产上抗病品种应用情况和当前防治技术水平,提出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2.
建立马铃薯晚疫病菌抗甲霜灵SCAR(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以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高抗菌株HD01-3和对甲霜灵高感菌株DK98-1为亲本,通过无性单游动孢子分离和有性杂交获得菌株HD01-3无性后代群体、菌株DK98-1无性后代群体以及F1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验材料,利用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构建抗感基因池对后代菌系的甲霜灵抗性进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从178条RAPD随机引物中找到一条特异性引物S2054,其可以扩增出一个与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将该特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发现此标记大小为457bp,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PCR引物,用于扩增抗感基因池,成功地将特异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菌抗甲霜灵SCAR标记,辅助监测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  相似文献   
63.
20 0 2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王盘村果园 ,以巨峰、红地球和瑞必尔葡萄为对象 ,用大生M -45进行了防治葡萄病害试验。试验药剂为 80 %大生M -45可湿性粉剂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 60 0倍液。对照药剂为 40 %福星乳油 (市售 ) 80 0 0倍液、68 75 %易保水分散粒剂 (市售 )1 0 0 0倍液、72 %克抗灵 (霜脲锰锌 )可湿性粉剂 (市售 )60 0倍液、2 5 %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市售 ) 60 0倍液、2 5 %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市售 ) 60 0倍液 ,5种药剂交替使用。大生M -45防治试验面积为每品种 666 7m2 ,于 5月 2 0日第 1次喷药 ,以后每隔 1 0天左右喷药 1…  相似文献   
64.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樊慕贞,朱杰华,刘景芬,田锋,郝嘉彦(河北农业大学,071001)(保定市草莓研究所)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在草莓促成,半促成和露地栽培中已是造成果实腐烂,...  相似文献   
65.
双重PCR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1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105 CFU•mL-1。利用双重PCR体系对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进行扩增,可获得913和690 bp的2条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6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5×105 CFU•mL-1。【结论】成功建立了双重PCR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技术体系,该技术能够同时快速可靠地检测出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66.
2006—2008年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的毒力基因进行测定与评价,为抗晚疫病育种策略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方法】利用11个含有单显抗病基因的一套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在采自2006—2008年中国6个省份的5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中,共测定出30个生理小种。所测的30个生理小种均为含多个毒力基因的复合小种,其中含有5个以上的毒力基因的小种有25个,约占83%。还发现3个菌株可以克服所有已知的R1—R11等11个抗病基因的"超级毒力小种"。【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数目不断增多,其组成日趋复杂。垂直抗病基因R1—R11在中国部分省份完全丧失抗病性,迫切需要发掘新的抗源和加紧培育水平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67.
中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情况与农药使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作为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但单产水平因病虫害等瓶颈因素的制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在马铃薯六大优势产区开展了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农药使用现状普查工作。明确了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共计27种,提出以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枯萎病、黑胫病、疮痂病、金针虫、蛴螬、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蚜虫、蓟马等“六病六虫”为重点防控对象,根据各区域情况兼顾青枯病、环腐病、黄萎病、粉痂病等病虫害的防控。探明了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分别为17次和40.03 kg·hm -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6次和3.49 kg·hm -2。马铃薯现有农药登记产品防治对象的覆盖范围严重不足,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重要病虫害面临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窘境。在农药减施策略方面,提出践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针。建立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早期精确诊断技术体系,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适时精准施药奠定基础。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品种布局。适时播种、合理间套作,从时空两个维度阻隔规避马铃薯有害生物的侵染。种薯源头管控,完善种薯认证监管体系。扩大合格脱毒种薯的应用面积,大力推广种薯处理技术。研发推广化学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与绿色防控替代技术是实现马铃薯化学农药减施的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NLP(Necrosis- and ethylene-inducing like proteins)家族基因PITG_10839的致坏死功能及所编码蛋白的活性位点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以PITG_10839作为研究对象,选inf1作为正对照,以致病疫霉菌株HK09-19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将所得cDNA与表达载体pBI121连接,构建所选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采用冻融法将其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在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对PITG_10839的表达和功能进行分析。利用over-lap PCR方法定点突变基因PITG_10839的活性位点,同时构建活性位点突变后的重组表达质粒,并通过农杆菌注射接种本生烟来研究各活性位点在基因坏死功能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致病疫霉游动孢子侵染马铃薯叶片后不同时期PITG_10839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PITG_10839和inf1的全长cDNA,分别为405及357 nt。同时,成功构建了PITG_10839和inf1的真核表达载体pBI121-10839和pBI121-inf1,并成功转入农杆菌。将含有重组质粒pBI121-10839的农杆菌注射接种本生烟,5 d后接种叶片开始逐渐黄化,7 d后叶片出现典型的皱缩坏死症状。然而含有对照重组质粒pBI121-inf1的农杆菌在注射接种3 d后,本生烟叶片便开始出现萎蔫,5 d时则出现坏死症状,7 d时坏死症状严重。进一步对PITG_10839编码蛋白的活性位点进行突变,发现D9A、E22A和D20A 3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使基因PITG_10839所编码蛋白的致坏死功能丧失,叶片仅出现轻微的黄化现象,然而H17A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对该基因的致坏死功能没有影响,注射接种7 d后,仍然可以使本生烟叶片出现皱缩坏死的症状。同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致病疫霉游动孢子接种后不同侵染阶段PITG_10839的表达呈现出了不同水平的增加。接种后12 h至36 h,表达量变化水平稳定,增加了20倍左右;48 h时其表达量急剧上升至350倍左右;随后表达量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接种36 h时的表达水平。【结论】致病疫霉NLP家族基因PITG_10839具有致使烟草叶片坏死的功能,并确定了影响该基因所编码蛋白致坏死功能的氨基酸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69.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经济有效的药剂,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烯酰·唑嘧菌和氰霜唑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最佳,第5次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4.5%和94.1%;其次为丁子香酚和唑醚·代森联,防效分别为88.7%和76.1%;苦参碱防效较差,仅为23.7%。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氰霜唑和烯酰·唑嘧菌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均较高,建议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了河北省和吉林省部分马铃薯产区的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精甲霜灵和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省被测的97个晚疫病菌株对嘧菌酯均表现为敏感。在被测的河北围场65株晚疫病菌株中,多数对精甲霜灵高抗,其中高抗、中抗和敏感比例分别为72.3%、26.2%和1.5%,而在被测的32株吉林长春菌株中,多数对精甲霜灵敏感,其中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3%、15.6%和3.1%。在被测的35株河北省围场县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中,所有菌株都为抗性菌株,并且高抗菌株占97.1%;而在18株吉林长春晚疫病菌株中,多数为敏感菌株,其中敏感、中抗和高抗比例分别为77.8%、16.7%和5.5%。研究还发现精甲霜灵和甲霜灵对部分高抗菌株具有刺激菌丝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