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6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大豆与玉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集成,其目的: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是提高粮油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种植方法: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采取扩间增光、缩株保密、选配品种等关键技术,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结果表明:通过随机多点测产,项目区大豆单产均在750 kg/hm2以上,玉米单产均在9 450 kg/hm2,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结论运用:通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产量和收益,不仅能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矛盾的突出问题,还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实现了“一季双收、稳粮增收”。  相似文献   
262.
摘要:为明确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种子萌发行为的影响,采用纸上法,设置不同浓度的0.5%几丁聚糖和1%香菇多糖,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种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其中,1%香菇多糖对番茄、黄瓜和茄子种子萌发的效果优于0.5%几丁聚糖,1%香菇多糖800倍液处理的番茄和茄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项指标均最高,分别为92.64%、75.06%、9.47和87.64%、72.24%和9.56,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14百分点、11.78百分点、2.96和24.66百分点、20.06百分点、3.87;1%香菇多糖600倍液处理的黄瓜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5.15%、11.85,1%香菇多糖800倍液处理的黄瓜发芽势最高,为70.23%;0.5%几丁聚糖600倍液处理的辣椒发芽率、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99.12%、67.26,1%香菇多糖400倍液处理的辣椒发芽指数最高,为9.45。在田间育苗时,根据不同作物选择适宜浓度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并随水施用,可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63.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著名的“黄金三角洲”,水资源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使其成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本文收集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轨迹分析法分析5种地表水体的演化规律,随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地表水体演化机制。研究发现:(1)1990-2019年间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增加1020.09 km2,呈增长态势。其中,盐田养殖池演化最剧烈,其动态变化度高达4.23%。水库演化以增加为主且主要发生在2000年之前。坑塘演化随时间逐渐加速。除2000-2010年外,河流均处于低速减少状态。2010年前沟渠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随后逐步减缓;(2)各类型水体演化转移特征各不相同,农田和滩涂是河流主要的转化对象,农田和未利用地是水库演化的主要迁移类型,坑塘与农田是坑塘演化的主要形式,滩涂是盐田养殖池面积增长主要来源,农田和未利用地是主要的转出去向;(3)社会经济发展是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演化的主导因素。其中,河流演化主要受到有效灌溉面积和第一产业变化的影响。水库增加主要受人口数量增长和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的影响。人口增加是盐田养殖池增加的主要推动力,第一产业增长和第二产业增长则是盐田养殖池减少的关键因子。沟渠长度增加受到人口数量增加、GDP增长、有效灌溉面积变大和第一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和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是坑塘转入的主导因子,人口数量增长和第一产业比重减少是坑塘转出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64.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绵(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6个绵(山)羊群体共检测到224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7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总群体杂合度为0.9499;6个群体PIC平均值在0.8452~0.9294之间。根据标准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分别对6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与滩羊聚为一类,湖羊和同羊较近聚为一类,五个绵羊品种最后与山羊相聚。研究结果提示:乌珠穆沁羊就血统而言归属与"蒙古羊"集团,这基本符合品种的育成过程,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共同归属于"蒙古羊"集团。  相似文献   
265.
小麦吸浆虫曾经是青海省小麦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麦黄吸浆虫和麦红吸浆虫在青海省均有发生,并且经常混合发生,在乐都区、循化县、化隆县、平安区、西宁市郊、共和县、同德县、兴海县、门源县及黄南州小麦种植区常年发生。青海省小麦吸浆虫常年发生地区的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温度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重要因子;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对当年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当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的次重要因子。冬季降水量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冬季干旱,春、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小是小麦吸浆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措施,试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培育、引进、试验、推广抗小麦吸浆虫的小麦品种,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控小麦吸浆虫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66.
摘要:为明确氨基寡糖素对黄瓜种子萌发及苗期诱抗促生效果,采用纸上法和穴盘法,设置5%氨基寡糖素5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和1 200倍液4个浓度,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株高、茎粗、根质量、根长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98.19%和31.71%,发芽指数为21.04,居第2位。5%氨基寡糖素1 000倍液处理的黄瓜幼苗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质量、株高和根长均最高,分别为3.12 mm、1.35 g、0.39 g、18.85 cm和9.33 cm,其中根质量与5%氨基寡糖素800倍液处理并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