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61.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甜9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3号为母本,以优质、迟熟自交系YT034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而育成的超甜玉米三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等优点。2003年国家区试结果表明:粤甜9号每667m2产量为854.2kg,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0.5%。  相似文献   
62.
鲜食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20年来,鲜食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果蔬兼用型玉米加速发展,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认识鲜食玉米在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领域的进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胚乳突变基因的发现历程,分析了各基因的遗传机理和功能特点,简述了不同类型甜玉米及糯玉米应用发展情况。通过总结鲜食玉米转基因研究,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QTL定位及关联分析研究成果,简介功能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特点,并对今后开展鲜食玉米分子育种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加快鲜食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应用近红外非破坏性测定技术,以单粒花生种子含油量为检测对象,在花生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的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结果表明,在分离世代中花生个体间含油量的变异程度大于纯合群体,F2的变异程度更高;在花生分离世代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较高,不同亲本组合间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试验经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单株平均含油量得到明显提高,单株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也因为进行定向选择而得到提高。可见,利用花生单粒种子含油量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在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1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粤甜1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H超-l为母本、C5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 经2004-2005年广东省区域试验和2008-2009年国家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鲜苞产量为845.5-950.2 kg、籽粒可溶性糖含量21.56%~22.98%、果皮61.5~62.1 μm,适口性专家评分92.0分,外观商品性佳:国家西南区区试平均每667 m2鲜苞产量873.0~929.3 kg,水溶性糖含量17.24%- 18.6%.皮渣率11.53%~12.383%,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甜糯玉米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低,探索研究opaque2(o2)导入对甜糯玉米籽粒表型及赖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杂交方法在甜糯玉米中引入o2基因,利用o2基因内紧密连锁的SSR共显性标记检测供体和甜糯玉米受体自交系的多态性,利用其特异性和共显性检测回交自交后代.[结果]投射光下供体亲本HP3籽粒表现不透光,受体材料透光性良好;杂交穗当代表现不同基因型籽粒分离,出现硬质、皱缩等表型,回交子代籽粒透光性明显降低,可能与o2基因存在有关.对o2基因的3对SSR标记umc1066、phi112和phi057筛选,只有标记phi057在供体和受体自交系中呈现良好的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回交和自交后代中能够检测到供体的o2突变基因成功导入甜糯玉米受体自交系.[结论]通过子代籽粒表型及SSR标记phi057筛选鉴定,初步创制了Opaque-2甜/糯玉米早代群体系;SSR标记phi057筛选出F1与BC1代o2基因植株,说明phi057标记可有效区分含o2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6.
为初步探究鲜食玉米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抗性水平, 在田间草地贪夜蛾自然发生条件下对28个不同类型(甜玉米10个、甜糯玉米8个、糯玉米10个)的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心叶期抗虫性鉴定, 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及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产量损失; 在室内研究了取食不同品种玉米苗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经鉴定, 28个品种中无高抗及抗虫品种, 中抗品种12个, 感虫品种15个, 高感品种1个, 分别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2.86%、53.57%和3.57%。28个品种的产量损失为8.30%~40.93%, 室内喂饲后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1.29~15.31 d。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产量损失和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甜玉米、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61和0.79, 甜糯玉米的叶部受害级别与产量损失不相关。  相似文献   
67.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对国内外引进选育的81份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803 058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373 764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169 128个有效单核苷酸(SNP)多态标记,利用这些SNP标记分析和构建了81份鲜食甜、糯玉米资源的群体结构和系统发生树,并将其分为2个群。结果表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能高效、低廉地开发出大量SNP标记,是作物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分析的有效工具。研究结果为甜玉米不同基因的聚合、温-热种质杂交育种、鲜食甜、糯玉米亚种间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有利于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的高效利用、品种选育及杂种优势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