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九七七年,作者提出把计算井群的“割离井法”[1][2][3]用于测算潜水含水层的渗透参数[7]。三年后的今天,通过实践,作了补充予以正式发表。全文共分六节。‘一’是引言;在‘二’中简要的介绍了“割离井法”的主要公式和图表;在‘三’中介绍了应用割离井公式求解参数的具体步骤,并在‘四’中举算例作了说明。‘五’是根据实际工作得来的初步体会写出的‘关于“割离井法”抽水试验的特殊要求及其实现’;在‘六’中简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有关的辅助计算用表附在本文的最后。  相似文献   
32.
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原则是水型社会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应遵循环境容量与适度开发、联合运用与优化配置、团结治水与共享、节约用水与重复利用、广开水源与综合利用、因地治宜与总体效益、集水保水与蒸损最小、涵养水源与保护绿色水库的原则;建立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六大层次的措施系统是:“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目标层(系统)、反映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方面的宏观决策层、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包括  相似文献   
33.
用洛川黄土中碳同位素重建140万年以来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洛川黄土剖面,通过密集采样,做出从第三纪红到整个第四纪黄土地层的碳同位素分析。1δ3C曲线可与大西洋深海钻孔DSDP607的氧同位素曲线及南极氘温度详细对比。S5上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负高峰,1δ3C=-16.615‰,是气候最温湿的阶段。S0、S1、S4、S8、S9的δ13C峰值在-5.85—-10.00‰之间,是一般间冰期阶段。峰值在-8.72—-6.95‰的S2、S3、S6、S7等对应的是温干的间冰期。L1、L2、L5、L6、L8、L9的1δ3C在-3.7—-2.27‰之间,是一些极冷的冰期。因此,黄土1δ3C是一个灵敏的替代性古气候指标。  相似文献   
34.
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好处及其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好处多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經济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用水事业也日益发达,用水要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农田灌溉对水的需要飞速增加,有限的地面水源已不能滿足人类生活及发展水利的需要。現代科学技术对降雨还无  相似文献   
35.
论自流灌区的节水与养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佩成 《灌溉排水》2000,19(1):12-15
在界定节水“养水”之后,对水在灌溉系统中的耗损及其可节约性作了分析,指出了节水的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灌区渗漏对地下水的涵养效应,人工新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和抗旱作用,强调节水措施运用不当会对水的涵养产生伤害,辨证的论证了节水与养水的关系,提出了建立节水与养水相协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灌区模式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论中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历史使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人口激增、耕地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水体萎缩污染、土壤污染等,而中国要求解决“三农”问题,要保证粮食安全。因此,这些新问题给农业水土工程提出更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要求扩展和深化水土工程科学研究。其中包括总结集成前人研究成果配套推广、全面开展节水养水,实现流域节水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三水资源调控最佳模式研究,受污水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灌排区管理最佳机制模式研究,合理水费研究,以及建立生态灌区的研究等。作对新时期农业水土工程内涵作了界定,分析了一个时期以来农业水土工程领域出现萎缩现象的原因以及振兴之策。  相似文献   
37.
简要介绍了混沌的概念,回顾了水文系统的混沌研究进展,从哲学上论证了水文系统混沌演化的普遍性,指出当前水文系统混沌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探索水文系统混沌演化的普遍性,揭示水文系统混沌演化的成因机理和基本规律及其因果关系,提出了宏观、中观和微观时空尺度相结合,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水文系统混沌研究方法,讨论了形成混沌水文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