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短期冷藏对不同品系暗黑赤眼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的天敌之一,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以大规模一次繁殖出来,不进行冷藏,直接应用于田间效果最好[1 ] 。但若受生产能力限制或为解决赤眼蜂生产与应用不同步等问题,必须繁殖和储备足够的赤眼蜂。据苟雪琪等[2 ] 、朱涤芳等[3] 早期研究报道,不同赤眼蜂的适宜低温、耐冷藏的发育阶段以及冷藏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为更好地利用本地蜂种资源,明确对暗黑赤眼蜂(T .pintoiVoegele)各地理品系羽化、产卵寄生、性比等影响最小的适宜冷藏虫态,本文进行了暗黑赤眼蜂不同发育阶段的短期冷藏贮存研究。1 材…  相似文献   
82.
刘小宁  李保平 《昆虫天敌》2002,24(3):106-110
对寄生棉铃虫的暗黑赤眼蜂(Tnchogramma pintoi)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等2蜂种的6个地理品系(4个采自新疆棉铃虫。2个从乌孜别克斯坦引进)进行了寄主选择性测定,当同时面临棉铃虫卵和米蛾卵时,根据接触卵次数和寄生量等特性,暗黑赤眼蜂乌兹别克Ⅱ品系对棉铃虫卵表现很强的选择性,其次是暗黑赤眼蜂库尔勒品系,其余品系对棉铃虫卵的选择性不明显或对米蛾卵表现强选择性。  相似文献   
83.
对同一头混合柄瘤蚜茧蜂雌蜂连续观察5 d,比较其对蚕豆蚜若蚜和成蚜的选择,并观察了子代蜂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5日龄蜂对不同虫龄蚜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子代蜂羽化率和雌性比亦无显著差异,但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寄生其他蚜虫的子代雌蜂,寄生3龄若蚜的子代雄蜂显著大于寄生成蚜的子代雄蜂。在其他日龄(1~4)蜂中,1、4日龄蜂对不同龄若蚜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成蚜的寄生,2、3日龄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偏好显著高于对更高虫龄的寄生;3日龄蜂的子代蜂羽化率在各虫龄蚜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日龄蜂寄生低龄若蚜的子代羽化率高于寄生较高虫龄蚜虫;寄生中间龄期若蚜(3、4龄)的子代蜂雌性比显著高于寄生1龄或成蚜的子代蜂;1日龄蜂子代雌蜂体型在不同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但2~4日龄蜂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4龄或成蚜的子代雌蜂;1、2日龄蜂的子代雄蜂体型在各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3、4日龄蜂寄生中间龄期若蚜的子代雄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若蚜或成蚜。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与低龄蜂相比高龄蜂对寄主品质要求更高,其幼虫对寄主的调节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4.
贾彪  钱瑾  李保平  孟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45-7447
苜蓿有害生物防治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病、虫、草、鼠等对苜蓿的为害,苜蓿有害生物防治专家系统通过组合查询模块的架构和模糊处理技术,解决了专家决策这个难题,为农牧民信息检索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查询服务,有利于农牧民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5.
路检路查工作是农机监理部门纠正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路面动态违章,整治“黑车非架”无证驾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业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农机管理部门加强车辆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对路检路查若干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旨在探究斑痣悬茧蜂是否寄生被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感染的寄主,以及在寄生感病与健康寄主中是否传播病菌。在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的非选择性寄生试验中,将感染不同浓度短稳杆菌液及其感染后不同时间(1~5 d)的寄主分别供斑痣悬茧蜂寄生,结果表明,当细菌浓度较高时(5.0×107和1.25×107 cfu/mL),寄生率随感染后间隔时间延长而具有较大波动(10%~20%),当细菌浓度较低时(3.13×106 cfu/mL),寄生率波动较小(10%~15%),均表现二次曲线关系;但在对感染后不同时间寄主的选择性寄生试验中,当将感染细菌后1d分别与感染2、3、4或5d的寄主幼虫同时供斑痣悬茧蜂寄生时,斑痣悬茧蜂在感菌后1与3d、1与4d的寄主之间,偏好感菌后1d的寄主幼虫,寄生的寄主数量分别是感菌后3 d的2.5倍、4 d的2.0倍。在病菌传播试验中,分别以斜纹夜蛾和黏虫为寄主,结果表明,斑痣悬茧蜂寄生斜纹夜蛾幼虫后的传染率仅约5%;但寄生感菌黏虫寄主后能够传播病菌,而且传播概率随感染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起初的40%逐渐降至约10%。本研究结果说明,斑痣悬茧蜂对感染短稳杆菌寄主幼虫存在一定程度的寄生选择性,并通过寄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传播该病菌。  相似文献   
87.
棉蚜种内竞争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蚜在每株接种2,4,8,16,32头等不同初始密度情况下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并对有翅蚜的数量动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棉蚜增殖速度有随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且随着繁殖时间的增加而加强趋势。在接种2周后,有翅蚜占总蚜量的比例在接种密度为8头/株时达到最高,之后开始迁飞,但到接种3周后,最高比例出现在接种密度为16头/株,说明有翅蚜的产生与迁飞不但受种群密度的影响,且受其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幼虫在野外常遭遇间歇性食物短缺问题,为揭示食物缺乏对异色瓢虫发育的影响,以耐饥能力最强的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以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为食物,观察和分析饥饿处理(持续饲喂时间不同)和幼虫初始体重对幼虫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等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饲喂"和"饲喂1 d"的饥饿胁迫处理下,4龄幼虫均不能存活至化蛹;在"饲喂2 d"的处理下,幼虫化蛹率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增大,但在"饲喂3 d"和"饲喂4 d"的处理下,幼虫化蛹率不受初始体重的影响,均为100%。饥饿处理和幼虫初始体重均显著影响4龄幼虫历期,"饲喂3 d"和"饲喂4 d"的幼虫历期与"饲喂2 d"的处理相比分别缩短58%和30%;而且在"饲喂2 d"和"饲喂3 d"处理下幼虫历期表现出随其初始体重增大而缩短的趋势。饥饿处理显著影响成虫的体重,但幼虫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与"饲喂2 d"的处理相比,"饲喂3 d"的成虫体重增大63.7%,"饲喂4 d"的成虫体重增大72.5%。幼虫初始体重不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但与"饲喂2 d"的饥饿处理相比,"饲喂4 d"的成虫寿命增大27.5%。研究结果表明,4龄幼虫需要取食足量蚜虫2 d以上方可完成发育至化蛹和羽化。  相似文献   
89.
三匹虎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西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中,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带设置了研究其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用的9个调查样地,分别采集土样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10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为0.54~1.4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53.93 %~72.00 %;土壤通气度为8.28 %~30.55 %;土壤有效贮水量为819.8~1 707.0 t·hm-2.(2)0~40 cm土层土壤的pH值为3.92~4.56;土壤的平均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分别为1.96 g·kg-1和15.5;土壤的平均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为0.62 g·kg-1和1.53 mg·kg-1;土壤的平均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5.25 g·kg-1和97.5 mg·kg-1.(3)三匹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在改良其森林土壤的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贮水能力,丰富森林土壤有机质及其N、P、K的含量等,增强土壤涵养水源及肥力上都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旨在探明植株结构复杂性如何影响活动性较弱的捕食性昆虫对植株上防卫性较强的猎物的搜索和捕食行为.以蠋蝽Arna chinensis及其猎物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为捕食者-猎物模式,设置盆栽大豆Glycine max植株结构复杂性2个处理:1株/盆,2株/盆,接4头斜纹夜蛾4龄幼虫:在某一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