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熏蒸对土壤氮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凭借高效、广谱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正因为其具有广谱性,熏蒸剂在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影响着驱动土壤中各种元素循环、转化的非靶标微生物。土壤氮循环是连接大气、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枢纽,而与氮循环有关的关键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驱动,因此,土壤熏蒸势必会影响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已有研究表明,熏蒸剂可显著改变一些与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及丰度,其中一些熏蒸剂在进行熏蒸处理后,短期内均能提高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累积矿化量,而固氮、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均受到抑制,可提高对氮素的利用率。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熏蒸剂在进行土壤熏蒸后,对土壤中氮循环中的固氮、矿化、硝化和反硝化等反应中的各个关键过程和功能微生物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可为研究土壤熏蒸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熏蒸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作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可为土传病害的防治、熏蒸剂与土壤改良剂的联合使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以北京大棚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使用熏蒸剂土壤为对照,研究4种熏蒸剂[氯化苦(Pic)、1,3-二氯丙烯(1,3-D)、二甲基二硫(DMDS)和威百亩(MS)]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熏蒸剂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熏蒸处理后敞气0 d时,Pic、MS、DMDS和1,3-D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累积量分别为47.55 mg·kg-1、42.15 mg·kg-1、40.34 mg·kg-1和32.02 mg·kg-1,较对照(29.97 mg·kg-1)分别增加58.67%、40.65%、34.61%和6.87%。敞气后14~84 d,Pic、DMDS和MS处理DON含量仍持续上升,1,3-D和对照变化不大,各处理之间DON含量差异显著。4种熏蒸剂处理后短时间内,土壤中可溶性氨基酸(DAA)与对照相比大幅上升,在熏蒸后7 d达到最大值,其中Pic处理的上升幅度最大,为12.87 mg·kg-1,对照DAA含量最低,为5.74 mg·kg-1。4种熏蒸剂处理之后,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其中Pic处理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最强,敞气后0 d,Pic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9.39%和70.95%,MS和DMDS次之,1,3-D的杀灭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草果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分离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草果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TEF,ACT和GAPDH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明确7种杀菌剂对草果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对于禾谷镰刀菌,所选的7种杀菌剂中京彩的防治效果达到93%以上。对于胶孢炭疽菌,代森锰锌在田间推荐量区间内可以实现百分百防治。蓝楷、京彩、施灰乐低浓度时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推荐京彩、施灰乐,代森锰锌和蓝楷作为云南省草果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早籼稻及连作晚稻直播栽培最早播种期及临界播种期的温度条件、气象灾害、早籼稻直播栽培生长期内积温分析,阐述了鄱阳湖区早籼稻连作晚稻双季直播栽培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在鄱阳湖区早籼稻连作晚稻双季直播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6.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生猪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支柱产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河北省生猪产业生产和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首先定义了京津冀生猪产业成长性,其次通过分析京津冀生猪产业内外部环境,总结京津冀生猪产业成长性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京津冀生猪产业成长性的因素排名,作为提高京津冀生猪产业成长性的对策依据,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京津冀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8.
种植前施用威百亩进行土壤熏蒸消毒, 其分解产生的异硫氰酸甲酯(methyl isothiocyanate, MITC)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原菌。威百亩以滴灌方式施用更为方便、安全, 但在滴灌前的稀释过程中可能会水解产生MITC, MITC继续消解或挥发导致进入土壤的有效成分量减少。因此有必要筛选适宜的威百亩稀释倍数, 保证MITC在土壤中分布均匀的同时减少威百亩分解及MITC消解和挥发导致的损失。本文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稀释倍数对威百亩水解产生MITC及MITC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性条件下, 由威百亩水解产生的MITC量及其消解速率均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在酸性条件下, 稀释100倍时MITC的产生量及消解速率均为最大, 稀释50倍时MITC的产生量最低, 稀释400倍时MITC消解最慢;在碱性条件下, MITC的产生量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 消解速率为稀释1 000倍时最快, 稀释100倍时最慢。研究结果对滴灌施用威百亩时田间用水量及威百亩用量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从奶酪中分离出的干酪乳杆菌YG-01的益生性及抑菌活性,为该菌株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检测干酪乳杆菌YG-01株的药物敏感性、肠道定植能力、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抑制肠道致病菌活性及促生长作用。【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YG-01对米诺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等常见抗生素极敏感;利用探针(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 cFDA-SE)标记的干酪乳杆菌YG-01灌喂试验兔,口服后第1天,干酪乳杆菌YG-01在兔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检出率分别为70.9%、59.3%和66.0%,口服后第11天时仍保持较高定植水平(>35%);干酪乳杆菌YG-01的活菌数在模拟胃液(pH为2.5、3.5、4.5)、模拟肠液、胆酸盐浓度<2 g/L及在9%NaCl溶液中均高于1×105 CFU/mL;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YG-01能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O15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等肠道致...  相似文献   
30.
利用微根管技术可以直接监测植物根系动态生长,并获取清晰根系图像,但土壤环境复杂、颗粒不均匀、细根数量多,图像分割时容易造成根系不连续,将土壤背景误认为根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CP-DeepLabv3+算法进行图像分割。该算法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 CA),更精确地获得分割目标信息,使得分割目标边缘更加连续;在ASPP特征提取模块加入条纹池化(strip pooling,SP)分支,避免在相距较远的位置之间建立不必要的连接,提高图像分割精度。利用CP-DeepLabv3+算法对玉米根系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值为82.95%,平均像素精确度(mean pixel accuracy,MPA)值为92.47%,相比于原始DeepLabv3+模型分别提高了3.69%、4.44%,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分割玉米根系,对图像特征提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