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我国生物农药的登记及推广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用高效、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比较了国内外生物农药界定的差异,详细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生物农药的登记情况和推广应用现状,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2.
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20年来,保护地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保护地的发展和作物的连年栽培,导致土传病害和根结线虫发生越来越重,连续栽培3~5年后,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本文简述了我国重要作物如玉米、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的土传病害种类,以及高附加值作物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瓜类等作物的土传病害种类和20年来的变化。介绍了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包括轮作、抗性品种、嫁接、有机质补充、生物熏蒸、厌氧消毒;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热水消毒、火焰消毒;化学防治技术如氯化苦、棉隆、威百亩、二甲基二硫、异硫氰酸烯丙酯、硫酰氟;生物防治技术如木霉、枯草芽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植物促生菌,以及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种子、种苗消毒技术在本文中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3.
选取湖南某矿区重金属Cd、As复合污染稻田土,以泰优390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湿润灌溉(CK)、农艺措施淹水(WF)、竹炭(ZC)、竹炭结合淹水措施(ZF)、稻壳炭(GC)、稻壳炭结合淹水措施(GF),对土壤中As、Cd生物有效性及水稻糙米中As、Cd累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土壤pH值上升幅度为0.12~0.72个单位,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最后趋于中性的规律。相比对照,水稻全生育期5种处理E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单一添加生物炭ZC、GC 2种处理乳熟期Eh显著高于同一生育期配施生物炭的WF、ZF、GF 3种淹水处理,并始终处于弱还原状态。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成熟期土壤Cd的有效态、酸可提取态和TCLP提取态含量,而As的有效态和TCLP提取态含量显著升高。WF、ZF、GF淹水配施生物炭处理糙米中Cd含量降低51.46%~57.28%,其中GF抑制效果最佳,与ZF呈现显著性差异;而籽粒中As的含量分别达到0.29、0.32、0.30 mg·kg-1,较CK组升高了39.74%~53.58%,三者并无显著性差异。2种仅添加生物炭的ZC、GC处理与对照相比,糙米中Cd含量降低16.50%、39.81%,糙米中As含量增加了27.24%、12.23%,但GC与CK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WF、ZF、GF及ZC处理可减少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对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但会增加土壤中As溶出的风险及其生物有效性。而单一添加生物炭的GC处理可用于Cd-As复合污染农田,为稻田土壤Cd-As复合污染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乙蒜素和嘧菌酯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p.)4种病原真菌的毒力效果,同时扩大乙蒜素的防治谱,筛选新的杀菌剂组合物,为枯萎病和立枯病等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室内离体条件下,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先测定了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作用效果,并得到相应的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对4种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5.507、31.357、15.991、35.454 mg/L;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4种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13.142、1 039.924、12.116、0.023 mg/L。随后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Colby法进一步评价乙蒜素和嘧菌酯对4种病原真菌的混用效果,结果表明,乙蒜素和嘧菌酯混合使用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新拟盘多毛孢和刺盘孢属4种病原真菌表现出加成的作用效果。最后,对乙蒜素和嘧菌酯部分混配...  相似文献   
4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发展成熟。作为全球公认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农业营销模式也是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6.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总结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老年患者多次根除Hp治疗后的根除率,探讨反复多次根除Hp治疗疗效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Hp检测阳性的老年病例332例,符合Hp根除治疗的标准,曾多次行抗Hp根除治疗,每次治疗停药1个月后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有明确随访结果.将收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率的计算,多个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32例老年患者经第一次抗Hp根除治疗,211例患者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Hp为阴性;首次治疗后检测仍为阳性的121例患者,有117例行第二次抗Hp根除治疗,89例患者治疗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检测为阴性;检测仍为阳性的28例患者中有16例进行第三次根除治疗,13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证实为阴性.结论 对有根除指征的Hp反复阳性老年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根除治疗很有必要.反复多次根除治疗时,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四联治疗为主,将治疗时间由1周延长为2周,对于提高Hp感染根除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在重金属Pb、Cd污染土壤下,紫茎泽兰对氨氯吡啶酸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低剂量氨氯吡啶酸处理下,其鲜重防效随Pb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高剂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处理IC50均小于对照,以500 mg/kg处理时为最低;低剂量氨氯吡啶酸处理时,紫茎泽兰鲜重防效随Cd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120 g/hm2氨氯吡啶酸处理时则随Cd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处理IC50均小于对照,以100 mg/kg处理组为最低;≤ 60 g/hm2氨氯吡啶酸处理时,Pb-Cd复合污染胁迫组的鲜重防效均小于单一Pb、Cd处理组,高于对照,120 g/hm2氨氯吡啶酸处理时,Pb-Cd复合污染胁迫组却高于单一Cd处理组和对照,接近单一Pb处理组,其IC50均高于单一Pb、Cd处理组。证实重金属Pb、Cd污染下,紫茎泽兰对氨氯吡啶酸的耐药性明显下降,鲜重防效显著提高,根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对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Pb、Cd污染严重地区紫茎泽兰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理化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浓度20、100和500 mg/kg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威百亩熏蒸处理0、14 d后,50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为84.64%、90.5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86.72%和91.87%,100、2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熏蒸处理28、56和84 d后,4个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0、14、28、56和84 d后的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差异不显著。除56 d外,2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28和84 d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8.77、14.77、9.77和8.75,均显著低于对照;10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和28 d后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6、6.77和10.78,显著低于对照,而处理56、84 d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0 mg/kg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后,土壤反硝化作用在熏蒸后0~14 d受到抑制,28 d后土壤反硝化作用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无论熏蒸初期或后期与均对照差异不显著。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影响与nirS型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无关,说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在土壤反硝化作用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李园 《江西饲料》2004,(5):35-35
美国农业管理实行的是“大农业”模式。在农业管理体制上,有以下特点:一是管理机构大。美国农业部从职人员十余万人,是仅次于美国国防部的第二大部;其在联邦政府的财务预算支出中,仅次于国防部和卫生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