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农业、林业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有毒物质,在人们同农作物病虫害的长期斗争中,农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农药又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施用可有效地杀灭农作物的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确保粮食丰收;不科学施用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以根系伤流液的重量作为根系活力的指标,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在盛花期(R2),结荚期(R4)和鼓粒期(R6)根系伤流液重量的变化及其与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结果表明: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品种的育成年份呈正相关变化,但年度间表现存在差异,2009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010年在R2、...  相似文献   
63.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对1923~2005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82年来产量增长了113.1%,平均每年增长1.38%。产量的增加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源—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82年来分别增长了27.76%和21.56%,年增长率为0.34%和0.26%;而库—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82年来分别增长了44.33%、80.1%和59.5%,平均每年增加0.54%、0.98%和0.73%;由于源库增长比例失调,使单株瘪粒荚数呈显著增加,82年来增加了314%;同时,也使单位叶面积粒数和粒重显著增加,82年来分别增长了50.86%和56.45%。本文结果说明,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品种产量的遗传改良导致了源库关系的不协调变化,未来的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应注重源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单位叶面积光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2009和2010年研究了吉林省1923~2004年育成的22个主栽大豆品种在R2、R4、R6期大豆伤流液重量与地上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育成年份品种的根系伤流液重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而增加,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使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的同时,也导致了根系活力的提高。大豆品种根系伤流液重量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在R2、R4、R6 3个时期均呈正相关,其中R4时期达到显著水平,伤流液重量与茎、叶片生物量在R4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分生物量与根系伤流液重量的比值在各时期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过程中地下根系与地上部分器官是协同演进的。  相似文献   
65.
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移栽油菜田多种除草剂的防效及评价荆州市植保站(434100)吴涛李大勇吴嗣勋油菜田杂草是影响我市油菜高产、稳产、优质的一大障碍。为了有效控制移栽油菜田杂草,夺取油菜丰收,我们于1996~1997年对移栽油菜田多种除草剂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及评价如...  相似文献   
67.
概述了植物诱导免疫的特点、诱导因子、生理生化与分子机理,简要介绍了诱导免疫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植物诱导免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8.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 产量从1923年的1 197.80 kg hm-2到2005年的2 305.54 kg hm-2, 82年来增加了 1 107.73 kg hm-2, 平均每年增加14.60 kg hm-2。随着产量的提高, 株高降低, 主茎直径增加, 节数增多, 节间缩短, 分枝减少。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 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复叶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 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 产量与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 表明大豆产量的遗传改良过程中, 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 库容量增加, 源器官叶片的同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与产量的关系,研究了吉林省1923到2004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的变化,并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都随育成年代而增加,从不同生育期来看,花期和结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明显,苗期和鼓粒期变化不明显;而比叶重在花期和鼓粒期明显高于苗期和结荚期.可溶性糖含量在花期和产量呈正相关,苗期和结荚期次之,鼓粒期呈负相关.比叶重在四个生育期都和产量呈正相关.因此,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比叶重的性状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0.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采用连续浇灌的方法,研究了3%、6%、9%电解锰渣液对多年生黑麦草株高度、光合色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电解锰渣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电解锰渣液对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6%、9%电解锰渣液对黑麦草生长有极显著抑制作用,6%、9%电解锰渣液处理12 d,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了47.50%、70.87%;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了77.80%、83.90%。多年生黑麦草对3%电解锰渣液有一定的耐受性,具有修复锰渣污染产地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