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5篇
综合类   8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红脂大小蠹的分布型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20 m×30 m标准调查样地,调查了样方内油松的株数、红脂大小蠹的侵入孔数,根据侵入孔与坑道内卵、幼虫、蛹的比率确定了每坑道中相应虫态的数量。以分布型指数确定红脂大小蠹的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成虫在树干上的蛀入孔、坑道在林分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中的负二项分布,其自然集群可区分为I型即新建群体、II型即增长危害期的群体、III型即扩散危害期群体,各型的株均坑道界限值分别为0.0~1.1、1.5~3.0、4.0~6.5。同时,采用标准差法研究治理红脂大小蠹危害或有效治理后进行监测时防治指标表明,该害虫的治理及监测指标可划分为控制、基本扑灭、基本铲除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2.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103.
马桑毒素提取物对几种蚜虫的毒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桑毒素提物对小麦缢管蚜,麦长管蚜,甘蓝蚜,白杨毛蚜,月季长尾蚜的毒力研究研究:用浸枝-内吸法测定时,药液内吸时间在13h范围以上时可获得可信的测定结果,马桑毒素被内吸进植物组织后具有输导特性,并对所测试的蚜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而直接触杀力较弱,其拒食中浓度LC50为0.0690 ̄0.1567g。  相似文献   
104.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重新认识森林害虫的防治过程 ,实质上森林害虫防治就是一项综合性生物生态调控工程 ,即害虫治理工程。据此 ,本文对我国的森林害虫治理工程进行了分析 ,划分了类型 ,论述了该工程执行过程所具备的 3个阶段及其 9个基本环节的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中华简管蓟马在连翘上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花蕾  李孟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68-6168
通过对连翘上中华简管蓟马的分布型调查发现,中华简管蓟马成均匀分布;在连翘上垂直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中华简管蓟马在不同部位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6.
红脂大小蠹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立木磷化铝熏蒸、树干喷药、药剂涂环、打孔注药、饵木诱杀等方法,对红脂大小蠹进行了化学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立木磷化铝熏蒸、打孔注药、树干喷药等方法防治效果平均在80以上,林内设置饵木可降低虫口数量28.3,药剂涂环防治效果较差.利用树虫一针净、40久效磷、40氧化乐果打孔注药后第10 d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尤其利用一针净不仅携带方便、药效持久,而且无药液的挥发和流失,在成虫或幼虫盛发期使用每厘米胸径2.5 mL的注入量可有效杀死侵入立木树干及根部的幼虫或成虫.  相似文献   
107.
红脂大小蠹的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饵木诱集及室内自然温度饲养方法确定了红脂大小蠹在陕西韩城雷寺庄林区成虫、卵、幼虫种群数量的年变动规律.研究表明,该虫卵、幼虫、预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8.36、16.53、12.00、8.03℃,有效积温分别为57.13、148.36、63.32、32.50日度;成虫羽化后需在12.90℃以上积累18.39日度的有效积温,完成继续发育后才能开始活动;越冬成虫开始出蛰活动的起点温度亦为12.90℃.对越冬虫态的出蛰活动期、各虫态的发生期和发生量的测报,可依据其发育历期、发生期的峰区范围、各虫态间的比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面昆虫的多样性,按海拔高度设置调查点,以巴氏罐诱法进行多样性调查。对所采集的11目、55科、209个种的分布分析表明,保护区地面优势昆虫类群为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多样性指数为3.217 8,物种优势度指数为0.905 0、均匀度指数为0.602 3、丰富度指数为22.210 1,但多样性指数在南、北坡间有差异,1 200~1 990 m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蚁科、步甲科,1 990~2 770 m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科为寄蝇科、步甲科、隐翅甲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揭示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雌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卵量的关系,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其生殖衰老过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解剖观察了独立饲养1~12年龄组的花绒寄甲雌成虫生殖系统,同时比较了各年龄组的产卵量。【结果】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囊状膨大的生殖附腺和外生殖器构成;每个卵巢萼部有萼头11个,每萼头连接6或8根卵巢管,整个卵巢平均有卵巢管约70根;卵巢管的结构从端部至基部可分为端丝、原卵区、生殖区和卵巢管柄;随雌成虫存活年份的增加,卵巢管原卵区长度和直径有缩短现象,部分卵巢管出现蚀空性病变(无内含物,只有管壁),日产卵量自羽化后第4年明显下降。【结论】花绒寄甲雌性生殖系统具有囊状膨大的生殖附腺,随成活年份的增加产卵量的衰减与卵巢管的衰老有关,人工大量繁育时自第4年开始应及时淘汰和更新种群。  相似文献   
110.
本文论述了花椒窄吉丁的为害规律及空间分布型,通过聚集度指标检验,该虫的幼虫在为害区呈聚集分布。为害规律表现为:幼虫只钻蛀直径在1.5cm以上的枝干,侵害率的80%分布于树干的地面以上0~80c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